中国特供AI芯片H20的困境:一位产业观察者的分析
记者 杨依婷 | 责任编辑 包永刚
8月21日,据外媒披露,英伟达已暂停中国特供版AI芯片H20的生产计划。对此,英伟达CEO黄仁勋次日回应称:"我们现有H20库存充足,但目前取决于中国客户的实际购买需求。"
这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AI芯片经历了戏剧性的市场起伏:4月遭遇出口禁令,7月获得解禁通过,短短一个多月后竟再次陷入停产风波。
政策面的反复与市场影响
4月中旬,英伟达突然接到美国政府通知,H20芯片出口中国需要额外许可证。三个月后峰回路转,黄仁勋在7月15日公开表示:"我们已获得出口许可,即将向中国客户供应H20。"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便传出停产消息。
在8月28日的财报会议上,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透露,第二财季H20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缺口达40亿美元。虽然向国际市场交付了6.5亿美元订单,但远未能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中国市场的需求与监管难题
产业分析师指出,H20的解禁初期确实获得热烈反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李达表示:"这是目前合规渠道能获得的最优选择,无论是训练效果还是性价比都很有竞争力。"
然而情况很快出现变化。7月底中国网信办要求英伟达说明H20存在的安全风险,随后监管部门相继约谈多家科技企业,要求其说明采购H20的必要性。据悉,包括阿里、字节跳动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着手调整采购计划。
"目前H20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信心问题。"资深行业观察员郑兴分析,"国企基本暂停采购,互联网巨头也在响应国产化替代政策,现有项目大多进入观望状态。"
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
业内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此前要求英伟达缴纳15%的中国市场收益作为许可条件。行业分析师表示,这部分成本最终将转嫁给中国客户,价格或将上涨18%左右。
库存处理成为另一个棘手问题。李达表示:"关键在于这批芯片处于哪个生产环节。如果是晶圆状态尚可改做消费级产品,否则损失将很可观。"
国产芯片的机遇与挑战
H20的起伏为国产GPU带来了发展契机。寒武纪等本土厂商近期业绩亮眼,股价表现抢眼。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国产芯片在产能、良率和软件生态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但当前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郑兴认为,"特别是先进制程受限的情况下,规模扩张面临诸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