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诞生之谜:巨分子云“分裂”如何造就宇宙“巨无霸”?

浩瀚宇宙中,那些质量远超太阳的大质量恒星,向来是天文研究的焦点。它们动辄达到太阳质量的数十倍,如此庞大的体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直到最近,北大天文学团队的一项新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大质量恒星诞生背后的神秘面纱。
恒星诞生的起点,是宇宙中那些寒冷而密集的分子云。这些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团块,如同宇宙中的“雾霭”,规模却远超地球上的任何浓雾。大质量恒星对诞生环境尤为挑剔,它们往往诞生于巨分子云的核心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聚集着大量原恒星,形成了所谓的原恒星团。
过去,天文学家曾对大质量恒星为何总出现在星团中心感到困惑。如今,借助“中国天眼”等先进射电望远镜,这一谜团终于被解开。原来,在巨分子云收缩的过程中,并非整体坍缩形成单一恒星,而是会发生“分裂”。密度较高的云核会迅速向中心聚集,像饥饿的野兽般吞噬周围的气体,从而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巨大的质量。
这种分裂过程并非随机,而是遵循着特定的质量分层规律。质量较大的云核会向中心区域聚集,而质量较小的则分布在外围。最终,中心区域会诞生出大质量恒星,周围则环绕着一群质量较小的伴星。北大团队的研究表明,他们首次清晰地观测到了这一过程,而此前由于设备限制,科学家们始终无法看清原恒星团刚形成时的真实面貌。
与传统认知中恒星缓慢收缩、积累质量的模式不同,大质量恒星的成长过程堪称“暴饮暴食”。以太阳为例,它的形成耗时数千万年,而大质量恒星则因收缩速度极快,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期,便迅速完成了质量积累。然而,这种“速成”模式也使得它们的寿命极为短暂。尽管出生时风光无限,但很快便会迎来超新星爆发,最终演化为中子星或黑洞。
宇宙中的规律总是充满惊喜。研究发现,巨分子云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恒星便已开始同步生长。这种“星云共生”的现象,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屡见不鲜。北大研究员通过射电望远镜观测发现,许多纤维状的巨分子云内部,都在发生着类似的恒星诞生过程。
如今,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璀璨的大质量恒星背后,都隐藏着一套独特的“分裂长大”机制。从超新星爆发到引力波现象,这些宇宙中的壮观事件,其源头均可追溯至恒星诞生时的这一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何大质量恒星在宇宙演化中扮演着如此关键的角色——它们从诞生之初,便走上了与众不同的“精英路线”。
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此庞大的气体团块,为何能够精确地分裂出不同质量的恒星,并形成稳定的星团结构?这种“分裂密码”的完全破解,或许将为我们揭开更多宇宙深处的奥秘。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全新日产奇骏谍照来袭,外观硬朗升级,混动系统加持明年登场
在国内紧凑级SUV市场,日产奇骏曾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合资车型,一度占据着畅销榜的重要位置。然而,随着搭载三缸机的现款车型登场,其市场表现急转直下,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为重新赢得市场,日产决定对奇骏进行
2025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日澳美三国科学家因金属有机框架研究获殊荣
瑞典皇家科学院近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东京大学的北川进、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奥马尔·亚吉。他们的研究为化学领域开
“平价版”Model Y北美登场,配置“瘦身”后中国市场能否再掀波澜?
特斯拉近日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一款被业界称为“平价版”的Model Y,其39990美元(约合人民币28 47万元)的起售价引发广泛关注。相较于此前基础版后驱长续航车型,新版本价格降低了5000美元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金属有机框架研究获殊荣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近日正式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M·亚吉(Omar M Y
华为Pura80 Pro+大幅降价,512GB+5700mAh配置,能否撼动iPhone17Pro地位?
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iPhone17系列与小米17系列成为行业焦点,但真正对苹果形成显著压力的,仍是华为的旗舰机型。尽管小米17系列市场表现活跃,却未能对iPhone17系列的销量造成实质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