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从智联到智生的关键跨越

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日趋成熟、逐步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的共识下,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成为洞察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窗口,清晰地勾画出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跨越的发展路径。大会不仅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等重要文件,还启动了“车路云一体化”中外协同开发测试行动。
技术破壁与场景落地:从“单车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
当前,人工智能已不再仅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锦上添花”的技术点缀,而是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变量”,其影响已深度渗透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生产端,人形机器人进驻工厂,配合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大幅提升了制造效能;AI技术动态调整零部件库存水平,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抗风险韧性。
在服务端,基于车辆多元数据的故障预警和智能诊断系统日益成熟,“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而在安全保障层面,针对恶劣天气、视线受阻导致信号灯难以识别等问题,智能化技术可向车辆发送预警及引导信息;面对交通事故或地质灾害等突发状况,系统能实时推送事件类型、位置及影响范围等预警内容,有效提升了车辆的感知与应对能力。
“车路云一体化”是我国率先提出并积极践行的技术路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安铁成在大会主题论坛上的发言中强调:“中国是国际上首个提出并实践‘车路云一体化’路线的国家。如今,我们已经从试点探索阶段迈入了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发布成果之一,“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显示,全国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已提炼出十大功能场景,覆盖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等功能。这些场景针对多种复杂路况,通过车路云协同实现信息精准推送、风险智能预警、行驶轨迹优化,为智慧公交、无人配送、智慧出行服务、城市智慧物流等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车路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依托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通过车端、路端、云端数据的实时交互,让驾驶体验更安全、出行效率更高效。”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在中在论坛上介绍,目前其方案已全面覆盖社区、山区、隧道、高架桥等十余种典型测试环境。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实际部署中,该方案已助力数百个路口的车路协同设备部署,通过“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为加快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和行业正在推进三项行动计划,包括成立试点城市平台公司联盟、推进城市群跨域连片协同,以及组织中整车企开展一致性行动,统一技术路径,加速功能量产上车。
企业在“车路云一体化”实践中呈现出差异化探索路径。小鹏汽车以“三重融合”破局,实现了智能硬件与软件、云端技术与大数据、车辆与外部生态的协同互通,积极响应了产业从追求“单车智能”向构建“系统智能”跃升的迫切需求;长城汽车以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为基础,构建智慧行驶与智慧空间两大智能体系,通过VLA+世界模型、AI原生座舱等创新,推动汽车向“自由移动、自然交互、万物互联”的智能体进化。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自动驾驶的表现尤为亮眼,其智能沙盘上的全无人Robotaxi运营场景吸引了大量关注,智能运营中心基于需求预测模型、实时供需热力图智能调度车辆资源,其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汽车搭载33个传感器,能实现全场景、全工况条件下的精确感知与识别。
今年以来,在北京和广州的实际测试中,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暴雨等复杂场景下表现稳定,持续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此外,北汽集团即将完成基于T55芯片的舱驾融合系统量产上车,仅需72 TOPS算力即能支持城市NOA、记忆泊车等高级功能,较传统方案成本降低超20%,为主流市场提供了可行且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政策筑基与生态协同:构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新格局
政策与标准的完善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从规划引领、标准构建到监管创新,为产业筑牢发展底座。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明确将研究制定“十四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远程升级(OTA)活动,同时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量和可靠性标准体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要求。他强调:“强化汽车产品质量服务供给,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助力企业把好质量关、创新关。”交通运输部则从宏观层面推动建设智慧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并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行业标准与技术路线图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中汽中心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十大成果显示,我国已制定发布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近百项,其中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整车安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划定了产业发展的“安全红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提出了量化目标: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5G渗透率将达95%,蜂窝车联网直连通信能力渗透率达30%,5G/5G-A网络实现50-100毫秒的传输时延保障。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共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共识。多位汽车企业高层也纷纷呼吁加强生态协同,在全体会议上通过演讲发表各自对智能化发展的观点。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智能化创新技术正在重塑汽车的产品定义、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他呼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历史机遇期,这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全行业团结一致,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生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认为,未来自动驾驶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首先,我们的双手被方向盘‘占住’的时间将被解放,释放巨大生产力,车也将成为移动的第三生活空间。”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强调,技术自研是根基,开放协同是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需要推动标准构建、跨界融合,回归制造业本质、尊重产业规律。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雷军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正式步入“系统决胜”的新阶段。从“车路云一体化”的场景化落地实践,到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再到生态协同的深度推进,中国汽车产业正凭借政策引领、市场驱动与技术攻坚的三重合力,加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面向未来,要加快构建智慧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闭幕式上表示,将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图景。
未来,随着5G-A、AI大模型、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将真正完成从“交通工具”到“智能空间”的范式重构。正如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闭幕式上所言,唯有以开放姿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与融合创新,坚守安全底线、秉持开放心态、聚焦用户价值,才能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三星工程师遭美光挖角,年薪20亿韩元揭秘人才争夺战
10月20日消息,据韩媒报道,美光近期正大举招募韩国籍半导体工程师,尤其是来自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资深人才。业内人士透露,美光正通过领英(LinkedIn),联系并招募在韩国公司拥有丰富经
硅负极电池为何难普及?小米详解三大技术瓶颈
10月20日消息,今年小米17发布之后,7000mAh彻底解决了6 3英寸小直屏机型的续航痛点,在相同体积下,电池容量增加了数百毫安时。这就是因为小米金沙江电池技术的突破,采用了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
尼克尔Z 24-200mm VR镜头评测:全画幅微单变焦头售5149元
2020年2月12日,尼康发布了大变焦尼克尔Z24-200mmf 4-6 3VR镜头,适用于尼康Z卡口系统的全画幅(尼康FX格式)数码微单相机。现在距离发布已经时隔大半年的时间,目前这支镜头在京
美团机器人学术年会杭州举办,发布无人机避障灵巧手等突破
10月20日,在全球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IROS)时隔19年重返中国内地之际,美团于大会期间举办了“机致生活Robotics for Better Life——2025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
小米YU7 GT再战纽北赛道,量产版测试照曝光
10月20日消息,SU7 Ultra上市受到市场欢迎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并且SUV会比轿车有更高的关注度,这也让YU7 GT的推出更加坚定。近日,小米YU7 GT再次现身纽北赛道,整体已经接近量产状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