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裁员1.4万员工:AI机器人崛起冲击打工人生存

就在今天,1.4万名亚马逊员工突然被告知失去了工作。而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部署。
亚马逊前几日公布的"3万人裁员计划",如今正式拉开了帷幕。
最新消息显示,这1.4万名被裁人员主要来自零售业务部门。令人困惑的是,公司的业绩表现其实并不差。
裁员流程尚未正式启动,员工的电脑账号就被直接锁定,许多人甚至来不及备份自己的重要文件。
我的所有系统访问权限瞬间被全部关闭,这种感觉真让人沮丧 :(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次裁员似乎不分业绩优劣,不少表现出色的员工同样收到了解雇通知。
明明在过去三年里从L4晋升到L6,一直以为自己是公司的核心人才。现在看来,在AI面前,我也只是个可以随时被替换的螺丝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裁员消息传出当天,亚马逊股价应声上涨了1%。
一些老员工苦笑着表示:
如果裁员能持续推高股价,那我的股票收益就算是一笔特殊的"失业补偿金"了。
对亚马逊来说,这可谓是意外之喜。不仅节省了大笔人力成本,还得到了投资者的积极回应。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次事件反映了科技行业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型。
1.4万人被裁
10月28日,约1.4万名亚马逊员工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收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亚马逊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在信中遗憾地宣布,公司将启动新一轮裁员——在35万名全职员工中,约有4%的同事需要准备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这1.4万是净裁员人数——那些通过内部调岗成功"自救"的员工,并未计算在内。
据悉,本轮裁员后,亚马逊将为大多数受影响员工提供为期90天的内部转岗机会。
在这段过渡期内,招聘团队会优先考虑内部候选人,尽可能帮助更多人留在公司体系内。
而对于未能成功转岗的员工,亚马逊也将提供过渡支持,包括遣散费、再就业辅导以及医疗保险延续等补偿措施。
《商业内幕》的报道进一步揭示了这轮裁员的覆盖面。
在首批收到通知的7500名员工中,超过78%是L5到L7级别的管理者,涵盖了从初级到高级的管理层。
更令人意外的是,超过80%来自亚马逊的零售业务,涉及在线商城、物流体系、生鲜杂货等核心部门。
其实早在今年初,亚马逊就已经悄悄冻结了部分零售业务的招聘预算。管理层强调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腾出资金用于升级配送网络。
遭受冲击的不仅是零售业务的同事。7月份,连最赚钱的云计算部门AWS也曾面临裁员风险。
外界普遍认为,亚马逊近期这一轮又一轮的裁员,正是公司在降本增效道路上的重要举措。
今年6月,亚马逊CEO安迪·贾西正式发文强调,公司需要重新找回盈利能力。
未来几年,我们会使用AI来提高效率,这将相应减少公司的员工总数。
话虽如此,但还是让人感到有些费解。
亚马逊这几年的确在云计算领域面临激烈竞争,但再怎么艰难,也不至于真的需要通过大规模裁员来维持运营。
新型的AI替代方式
事实上,今年亚马逊的业绩表现并不差。
7月底,亚马逊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
虽然相比微软和谷歌,其云业务AWS的增速略显疲软,确实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
但在整体表现上,公司依然全面超出华尔街预期: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13%,达到1677亿美元。
也正因如此,员工们才更觉得委屈: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我可以理解,既然赚钱赚得挺香,为什么还要这么狠心?
对此,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在裁员通知中给出了最新解释:
也许有人会问,公司业绩不错,为何还要裁员?需要记住的是,世界瞬息万变。AI是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为了更快驶向这片新蓝海,我们必须精简组织架构。
CEO安迪·贾西此前的说法则更为直接:
我们需要减少目前某些工作的人手,在另一些岗位上增加人员配置。
这么看来,亚马逊这轮裁员,与其说是为了"AI降本增效",不如说是一场面向新方向的资源重组。
省下来的薪资开支,并不是为了短期止血,而是要重新分配到新的增长引擎——固定资产投入、研发支出……以确保亚马逊在下个阶段的竞争力。
目前,亚马逊公开的一大笔资本投入,正是押注在具身智能领域。
一年前,公司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初创公司Covariant的核心团队及其技术授权。
这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机器人大脑,能够让机械臂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作业场景。
基于这项技术,亚马逊打造了新一代智能机械臂——Bluejay和Starling。
它们能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执行任务,灵活搬运不同尺寸、形状的包裹,大幅提升自动化水平。
如今,亚马逊的仓储体系也已全面开启自动化阶段。
在2024年启用的最新仓库中,上千台机器人正负责订单分拣与履约。
按照规划,到2027年,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仓库模式将扩展至近50个履约中心。
如果这条路线顺利推进,那么两年后,受影响的范围恐怕就远不止是白领了……
毕竟,亚马逊虽然名义上拥有30多万名员工,但其实还有超过120万的劳动力都在仓储与物流环节工作,属于合同工或外包人员。
有分析指出,亚马逊持续引入机器人技术,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取代超过50万个蓝领岗位。
虽然这场自动化转型看起来声势浩大,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引起太多担忧,归根结底,这只是蓝图。
具身智能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没人能说得准。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AI想要端掉我们的饭碗,似乎不需要等到技术成熟。
就像这次亚马逊的情况一样,一种新的"替代模式"出现了:人类员工成了为AI让路、为AI提供资源的"可替代生产要素"。
从中也不难看出管理层的野心,相比按兵不动的苹果,亚马逊显然表现得更为激进。
但这么做也是很有风险的,要是哪天AI泡沫破灭、又迎来一场"寒冬",岂不是还得去求那批被自己开掉的员工回来?
我真是很好奇——他们一边喊着拥抱AI,一边把所有人才都裁掉,等大家都没钱了,他们那些AI产品又要卖给谁?
一名PayPal小伙伴对亚马逊员工的遭遇如此表示了愤慨。

One More Thing
不过尴尬的是,如此惊人的裁员也带来了一些资源紧张——
会议室资源。
量子位听说,亚马逊的会议室最近都被HR占满了……
"3万人,咱们挨个谈"。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谷歌AI转型实绩:传统业务焕新,为互联网企业带来增长新路径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近日公布了最新季度财报,总营收达1023 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超出华尔街预期超20亿美元。分业务线来看,各板块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摊薄每股收益达2 87美元,盘后股
马斯克“硬刚”维基百科:人类知识运营的深层矛盾解析
埃隆·马斯克近期对维基百科发起多轮公开批评,并推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在线百科项目GrokiPedia,引发两大知识平台的隔空交锋。面对科技巨头的挑战,维基百科在最新募捐公告中以独特方式作出回应,强调其
黄仁勋、周鸿祎共论AI:是伙伴非工具,推动经济与个体升级
在近期科技界关于人工智能(AI)发展的讨论中,两位科技行业领军人物对AI本质的认知出现了高度契合的观点。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不约而同地提出,AI不应被简单定义为技术工具,而应被
谷歌CEO:全力押注生成式AI,Gemini下载量突破65亿次
在最新公布的季度财报中,科技巨头Alphabet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公司第三季度营收成功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在随后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着重阐述了公司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战略布
环球音乐与Udio和解:版权纠纷落幕,2026年推AI音乐平台
环球音乐集团(UMG)与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平台Udio近日宣布达成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在音乐行业引发广泛关注。此前,双方曾因版权问题陷入法律纠纷,此次合作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开启了音乐
相关攻略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