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锦囊|X计划:用这款AI玩具,陪孩子共同成长

阿里、美团、微软的高管纷纷入局,马斯克也推出AI伴侣,这个赛道看似火热,背后却隐藏着行业共同的困境:退货率高达30%-40%,产品同质化严重,“聊天AI味儿太重”成为用户最真实的反馈。在这样的背景下,贝陪科技的AI玩具“可豆陪陪”却在上线两周内冲上天猫类目TOP3。它究竟做对了什么?面对普遍的同质化竞争,AI玩具又该如何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突围?
带着这些问题,《CEO锦囊·X计划》对话贝陪科技创始人黄缨宁,来揭秘如何打造一款“能长大”的AI玩具。
本次直播主要聚焦以下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有创业的想法?最终决定出来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从公司成立到产品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何能做到这么快?当时做了哪些取舍?
3、一年内融资3次,投资人最看重的是什么?第一次拿到钱的心情怎么样?
4、技术路径上,为什么要自研而不用大厂的模型?体验上会有很大差异吗?
5、很多家长担心:过于智能的玩具会让孩子沉迷虚拟而减少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您怎么看这种声音?
6、回顾从0到1打造产品的历程,请分享3条最重要的锦囊妙计。
以下为嘉宾和的对谈,部分内容经过整理编辑:
:什么时候开始有创业的想法?最终决定出来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其实在2024年底,ChatGPT发布一个月后,这件事已经彻底发酵开了。那时我正在坐月子,一边抱着小孩喂奶,一边跟ChatGPT聊天,它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我意识到,AI与人类的交互范式被彻底打开了。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其中会涌现出大量To C的机会。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伟大的产品,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而这一次,就是新的科技革命。随着这种感觉在心中不断延伸,我也在持续思考。加上我的孩子那时正长大到牙牙学语的阶段,作为一个职场母亲,我深感自己陪伴他的时间不足,而家人与他的沟通质量,也和我理想中的存在一些差距。
这让我开始思考:我能做些什么?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市面上很多育儿产品被推荐给我;同时,作为一名AI从业者,我也在思考所有这些产品能如何升级。我之前在北大读研时,从事的是人工智能与儿童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我们当时用AI方式自动判别儿童是否有早期自闭症倾向、他们的依恋类型是什么。所以我很早就接触了儿童心理学,再加上我十多年的AI从业背景。这一切都像在我心里模模糊糊地种下了一颗种子。
到了2024年初,有一次我带孩子出去玩,听到一个小朋友向奶奶问关于树叶的问题,奶奶却说:“你不要问这些有用没用的,先把奶喝掉。” 我听了心里挺不舒服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如何向他科普、引导他认识自然。我意识到,市面上没有能实现这种交互的产品,而我有这样的背景、资源和团队支持,那我必须赶紧出来,把这件事做出来。我自己也确实想了很久,但那个瞬间就像一个诱因,让我当场就特别想做出一个东西,来回答孩子们这样的问题。
在儿童心理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三岁定终生”。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人类大脑的神经突触在3岁时达到顶峰,之后会不断地被“修剪”。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如何塑造他、如何保护他的好奇心、如何引导他的同理心,对孩子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事。
:从公司成立到产品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何能做到这么快?当时做了哪些取舍?
“取舍”很重要。在设计产品时,我们就在思考:摄像头的核心作用是什么?在与孩子交互时,要呈现出一个“伙伴”的感觉,最重要的支撑功能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把一只小猴子和一个布猴子、一个铁猴子放在一起。铁猴子身上有奶,布猴子身上没有。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奶便是娘”,但对小猴子来说并非如此。它会在铁猴子身上喝完奶,然后趴到布猴子身上。这说明,对毛茸茸、软乎乎的东西的喜爱,是根植于哺乳动物底层的共鸣。
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材质对孩子来说,是具有“生命感”的。因此,我们选择了毛绒,放弃了塑料;我们选择了现在这个形态,放弃了摄像头。我们认为,优质的语音交互,以及符合孩子本能的互动方式,比如刷卡、摇晃等,是更符合他们真实需求的。
除了在产品上做了很多取舍,我们的团队也非常拼搏。当时,整个核心团队基本都是1-8岁孩子的父母。我们是怀着“父母心”在做这件事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念头:我要为我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伙伴?第一次联调成功时,我们的架构师拍了一段他女儿和产品互动的演示视频。大家都说:“浩哥,你笑得比你女儿还开心!”
从产品上线至今,四个多月、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升级了41次,基本保持每周两次的频率。这说明我们是一个极度渴望快速迭代、让产品达到更好状态的团队。我们都希望,孩子拿到它能玩得更开心,家长拿到它能觉得更有价值。
:一年内融资3次,投资人最看重的是什么?第一次拿到钱的心情怎么样?
我认为有两个核心因素。
第一,AI带来的变革,尤其是为玩具行业升级、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与陪伴体验,这是一个确定性极高的好赛道。
第二,我们团队与这个赛道是“最匹配”的。我本人既是一位母亲,也是AI从业者。我们的团队里,各项职能的人才都非常齐全,大家因为共同的愿景加入进来。在出发点与用心程度上,我们和这件事是最匹配的。
我之前问最早投资我的那位投资人:“你当时为什么投我?”他回答说:“你连阿里P10的职位都能连续放弃两次来创业,我觉得在这个赛道里,‘韧性’很重要。你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认为你能成功,所以我投你。”我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后来在当年的感恩节,我收到了那位投资人送来的礼物——一个小的钥匙扣,上面写着“陪你相信不可能”。那一刻,我觉得非常触动。
人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做成之前,你很难想象未来的范式、未来的育儿模式、未来的消费模式会是什么样。但一旦做成了,就会觉得是Make Sense。所以我认为“愿力”非常重要,你愿意去相信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并为之付出努力,这很重要。第一轮投资人看重的,其实就是我们团队,包括我在内,拥有足够强大的愿力。
当我真正拿到融资款时,心情反而比较平淡,没有太多剧烈的情绪。我之后飞了一趟广州,因为我们有一支供应链团队在那里。我和他们搞了一次小团建,一起喝酒,给团队吃下定心丸,让他们心无旁骛地聚焦产品打磨和市场推广。那个时候,我才是真的开心。
:技术路径上,为什么要自研而不用大厂的模型?体验上会有很大差异吗?
我认为我们和大厂并非竞争关系。大厂是“水”,我们是“船”,水涨船自然高。对于AI应用创业者而言,机会永远在于如何用好所有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厂提供的各种基础模型和工具。我们所说的“没有用大厂的模型”,指的是没有直接调用大厂的API做一个简单的串联,打造一个纯对话系统。实际上,我们基于多种模型做了大量的工程优化,包括进行了一些SFT,以及后续的Post-training,都依据我们的具体场景做了深度调优。
对创业公司而言,第一,这是可以负担的,因为我们的团队具备很强的AI能力,包括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在内,都有能力把这些工具“磨得更光、更亮、用得更好”。第二,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不去主动“磨刀”,产品整体的体验进化速度就会慢下来。很多时候,针对产品细节提出优化点,这件事在大厂的数据集分布里属于很边缘的数据,但对我们而言是必须做的。而且一旦做好,就构成了我们的门槛。
我以前担任CTO,亲自写算法代码时,就坚信一点:所有的技术决策和架构设计都必须为业务服务。现在也一样,我们无论选择训练还是不训练,用还是不用,核心都是为业务服务。目前来看,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程优化。大厂提供的是基础设施,我打个比方,大厂可能只是“发电的”,而你要用电,可能还需要变压器等设备把它变成适合你的电压,这些就是你该干的活。
但我得强调,我们是不做基座模型的。我们是依据自身场景和上下文,拥有专有数据的反馈闭环。因此,我们能够在一个非常窄、非常垂直的领域做得更精致,对孩子的考量会更细致。那边是通用产品,我们和它并不矛盾。如果它的能力上来了,相当于我的基座能力也提升了,我在上面做的优化会让整体智能化水平更进一步。
与孩子的互动不是一个单一模型能解决的。我们在这个小兔子和小熊身上部署了很多个“Agent”。比如,孩子要玩猜声音游戏是一个Agent体,要唱歌是一个Agent,要玩互动故事、甚至查天气,都是不同的Agent。一个通用模型可能无法照顾所有这些业务细节。但对孩子来说,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有一套“游戏化内容”,比如各种启智卡;还有“叙事化故事”,即如何与孩子玩互动故事;再加上“情感化共鸣”,偏向聊天和情感陪伴的体验。聊天只是我们其中的一环。此外,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特意针对小孩子调整了回答方式。你可能发现,现在市面上一些与孩子对话的产品,回答非常长。孩子只说了一小句,它却回复一大段,在语言上极具压迫感。孩子也听不完,那我们其实是针对于孩子的这个特性在模型的层面上面做了一些调整。
:很多家长担心:过于智能的玩具会让孩子沉迷于虚拟交互,反而减少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您怎么看这种声音?
我们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与世界连接。我们设计的实体交互、实体卡片、亲子话题,以及教孩子如何用它去逗小伙伴开心。所有这些,都源于一个初衷:我们的小可豆,希望在你没人陪的时候能陪伴你,在有人陪你的时候,能让你和他们玩得更好。
另一方面,我也认为AI是一个无法躲避的大浪潮。那我们如何能将自己育儿的理念和世界观融入AI,并通过它来呈现,又能让家长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所谓的便利是什么?比如,孩子与它互动后,你能更了解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们研究了一个初版的“心智模型”。通过分析我孩子与产品的对话数据,输出了孩子的各种特点、潜力与天赋,我觉得分析结果相当准确。我本身学儿童心理学,平时就会观察她。我感觉她不是一个“学霸”,她对看书之类的事情不太感兴趣,但她的情商非常高,同理心非常强。比如,她会跟小可豆说:“我们一起给妈妈一个惊喜好吗?” 我回来后,真的给了我一张钻石贴纸。
她正在形成自己的成长路径。我相信未来的时代,她一定会过得比我好,因为她很会为人提供情绪价值,很有同理心。前两天他生病没去学校,见到保安叔叔就会说:“保安叔叔抱抱我,你都两天没抱我了。”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天赋的孩子。但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我这样的时间和专业背景来做这样的洞察。而“可豆陪陪”就能将这样的洞察呈现给家长,告诉你:“你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孩子出生时都带有一个初始的“基模”,这可以理解为基因和大脑的先天构造。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一个决心徒手攀登近90度峭壁的登山家,他不带任何保护措施。别人问他:“不带保护措施有什么意义?” 他反问道:“那带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科学家扫描他的大脑,发现他的“下丘脑”极其不敏感。这意味着他在峭壁上行走的感觉,和我们普通人在平地上走路的感觉是一样的。这就是那位登山家的天赋。
大脑有其原始的构造,它决定了我们对什么敏感、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理解吸收得更快。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发现孩子的这些特点,就能够无限地放大他的长板。况且,未来的社会将非常多元。现在家长普遍有两个痛点:第一是观察不够,因为时间不够;第二是专业知识不够。即便我天天看到你在做某件事,我也不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你的天赋在哪里。所以我们希望能做出更多贡献。这有点像我之前在北大实验室的工作:通过各种设备捕捉儿童的信息,然后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是否有早期自闭倾向?他的依恋类型是什么?我们也希望可以把更多关于孩子成长的观察给到家长。
:回顾从0到1打造产品的历程,请分享3条最重要的锦囊妙计。
第一个,最根本的是场景。你做的这件事,有你和没你,有AI和没AI,到底带来了什么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根本性的,这决定了你这个项目最终能做多大的天花板。像我们当时就问自己:为什么做AI玩具?因为我们相信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机会,而这个时代的机会就是AI。如果这件事没有AI也能成立,那我相信一定有比我更聪明的前辈早就做成了。所以,AI是属于我们的机会。但关键在于,基于AI所做的这些事情,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第二个,是不要急。要尊重事物的规律,也就是“春种秋收”。哪怕是一朵花、一个果子,它都有一个慢慢长大、变熟、变甜的自然过程。催熟,往往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第三个,是快速迭代。从第一天开始,就要思考你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然后快速迭代。在行为上必须快速迭代,但在目标上不能过急过躁。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观看完整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2025视频相机排行榜:帮你精准选择Vlog、直播与短视频设备
随着视频内容与Vlog创作的普及,一台轻便、画质出色、功能针对性强的好相机,已成为众多创作者的刚需。无论是记录生活、旅行随拍,还是专业短视频、直播带货,选对设备往往能事半功倍。我们整理了一份2025
iPhone 16为新机让路,Vision Pro亮相后价格直降
近日,苹果在正式直接上架了新款Vision Pro。相比于上一代在发布时大量的宣传,新款Vision Pro显得十分低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iPhone17新机的上市,导致iPhone16价格持续走
三星S26参数全面解析 对比iPhone16改写性价比历史
11月3日,有博主曝光了三星新款旗舰手机S26 Ultra的详细配置信息。爆料显示,S26 Ultra的机身厚度为7 9毫米,镜头凸起厚度为4 5毫米。比小米17 Pro Max 8 0毫米的机身厚
台积电披露年度业绩:iPhone16售价或涨,果粉心碎!
近日,数据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foundry2 0业务的全球销售额台积电将占39%。值得一提的是,由于iPhone17新机的上市,导致iPhone16价格持续走低。据权威科技
iPhone 17销量下滑16%,果粉转向百元机成趋势
11月3日,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苹果iPhone 17系列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上市前十天的销量表现强劲,较上一代iPhone 16系列同期增长14%。值得一提的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