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杭州六小龙:脑机科技龙头启动IPO进程

谁能想到,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八年前那个被我们当作天方夜谭的"脑机接口"概念,如今不仅实现了,还要登陆资本市场了。
2017年的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礼堂里,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台上侃侃而谈。他是哈佛博士韩璧丞,强脑科技的创始人。当他描述用"意念"控制设备的场景时,台下的窃窃私语此起彼伏:"这怕不是在拍科幻片吧?"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普通高中生,对"脑机接口"这四个字完全摸不着头脑。谁曾想,八年后的今天,韩博士当年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这位充满想象力的哈佛学霸,硬是把强脑科技打造成了估值13亿美元的"中国版Neuralink",正朝着IPO的目标稳步前进。
从哈佛地下室走出的创业传奇
每个成功的创业故事都有个特别的起点。对强脑科技来说,这个起点是哈佛大学的地下实验室。一次偶然的"猴子实验"改变了韩璧丞的人生轨迹——他亲眼目睹猴子仅凭意念就能操控机械手臂吃香蕉,这个画面在他心里种下了创业的种子。
2014年,怀揣梦想的韩璧丞申请到哈佛脑科学博士项目。除了完成学业,他经常跑去MIT蹭课,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虽然常被人说"哈佛的人太能忽悠",但他坚信:能看懂脑机接口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同路人。
2015年,BrainCo(强脑科技前身)正式成立,成为首个入选哈佛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他们的实验室就设在哈佛附近一个公寓的地下室,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
在地下室做实验的日子并不轻松。团队成员轮流当"小白鼠",有时一天要洗五六次头,就为了让脑电信号采集更准确。他们深夜工作的场景太过诡异,甚至传出"中国留学生半夜给脑子充电"的都市传说。
为了说服投资人,韩璧丞成了"行走的展示台"——头上戴着传感器,肩上背着会变色的台灯,手里还拎着移动电源。虽然屡遭失败,但正是这些挫折催生了后来改变行业的"固态凝胶电极"技术。
教育+医疗的双轮驱动
强脑科技的发展策略很清晰:用教育业务造血,靠医疗康复突围。
他们的教育产品Focus专注力训练头环,能通过脑电波实时监测学生专注度。虽然初期被质疑是"电子紧箍咒",但实际效果让不少学校刮目相看。
而医疗康复才是韩璧丞的终极目标。2019年推出的智能仿生手,售价仅为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让更多残障人士用上了高科技义肢。2024年杭州亚残运会上,火炬手徐佳玲佩戴仿生手点燃主火炬的震撼画面,让这项技术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上市前的关键抉择
2025年夏天,强脑科技Pre-IPO融资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家"十年只融三轮"的公司,正在13亿美元估值的基础上寻求1亿美元融资。
摆在韩璧丞面前有两条路:香港市场国际化程度高,流动性好;科创板估值溢价明显,政策支持力度大。无论选择哪条路,把握时机都比选择地点更重要。
脑机接口的江湖争霸
在这个新兴领域,强脑科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马斯克的Neuralink主攻侵入式技术,已有7名患者植入芯片;澳大利亚Synchron则采用血管介入方案,安全性更高。
相比之下,强脑科技的非侵入式技术更易普及,已经实现量产并进入实际应用场景。十万台的出货量,远超大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竞争对手。
写在最后
十年磨一剑,强脑科技即将迎来IPO的高光时刻。回望2017年那场演讲,谁能想到当初那个"科幻概念"会成长为行业独角兽?
在杭州这片创业热土上,强脑科技和它的"六小龙"伙伴们正在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当脑机相连的梦想照进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见证这场科技革命的到来。或许下一个十年,我们都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最新文章
DeepMind警告马斯克:AI失控逃到火星也无解
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是一个被谈论得不够的科技大佬。在2024年4月谷歌将DeepMind和谷歌大脑合并后,他一直都是新诞生的“谷歌DeepMind”的掌舵人,成为谷歌核
亚信科技半年营收26亿:AI大模型战略助力利润增长
AI大模型爆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革新。对于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公司来说,AI的快速发展也让其迎来了转型的阵痛期。与此同时,对于通信行业来说,除了要面对AI的战略转型,5G-A时代的到来,也需要企业
优必选焦继超:人形机器人效率突破,接近人类50%水平
优必选Walker S2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于8月8日-12日在北京举办。今年WRC期间,宇树科技、优必选、银河通用、傅利叶等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将带来1500余件展品,参展企
英伟达官方声明:旗下芯片无后门及监控功能
英伟达再度回应公司被约谈事件。8月6日消息,今天凌晨,英伟达通过正式发布长文《NVIDIA 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作者是英伟达首席安全官大卫·雷伯 (David Reber)。英伟达
傅利叶人形机器人GR-3发布:陪伴功能升级,行业增速或提升3-5倍
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时隔不到一年,傅利叶GR系列再度更新。8月6日消息,智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FOURIER)今天在北京发布首款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Care-bot(护理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