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爆发还需多久?专家预测5-10年突破数据与建模瓶颈

在AI技术演进版图中,物理AI正异军突起成为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之一。自2020年概念正式成型以来,其发展脉络始终牵动着产业界的目光。英伟达CEO黄仁勋去年将其定位为AI演进的关键里程碑,促使全球科技从业者重新审视物理AI的实际应用前景。在近期举行的2025外滩大会"AGI: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协同进化"主题论坛上,学界专家就物理AI的技术瓶颈与突破临界点展开了深入探讨。
来自极佳视界的联合创始人朱政对技术商业化落地表示积极预期。他创新性地提出以家务场景作为衡量标准:当家用机器人能可靠完成200项常见家务且成功率稳定在95%以上时,就意味着物理AI迎来了等同于ChatGPT的重大突破。基于现有发展曲线,他判断这一里程碑有望在未来2-3年内实现。朱政特别强调,家务场景的复杂性要求系统具备超强环境适应性,比如在执行衣物折叠任务时,系统需要精准识别超过300种布料的物理特性。
智源研究院FLM团队负责人王业全从技术迭代周期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评估框架。他指出,语言模型从GPT-1发展到ChatGPT经历了三代迭代和六年积累,而当前具身智能技术仅达到GPT-1.6的成熟度。按照线性发展规律推算,达到ChatGPT级别能力至少需要五年沉淀,形成完整技术体系甚至可能需要十年。王业全特别提醒,物理世界的交互复杂度远超纯数字环境,这也是预估时程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
关于物理AI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与会专家普遍聚焦于数据获取难题。朱政以自动驾驶为例阐释了物理AI数据的特殊性:不同于语言模型的静态文本数据,机器人需要处理的是动态环境中的实时交互数据。以衣物折叠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为例,单次操作就涉及2000多个动作参数,而现实场景中衣物款式的年更新率超过40%,这直接导致数据采集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针对数据瓶颈,朱政介绍了颇具前景的世界模型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生成式算法模拟物理交互过程,可大幅节约70%以上的真实数据需求。实验数据表明,基于合成数据训练的模型在物体抓取任务中,准确率已经达到真实数据训练效果的85%。但王业全同时指出,现有建模方法在时空连续性表达和因果推理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导致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可靠性不足30%。
就技术演进路径,王业全提出了双阶段发展构想:第一阶段需要构建参数量达10万亿级的基础模型,整合来自50多个传感器的多模态数据;第二阶段通过强化学习实现能力迁移。这一方案面临算力与算法的双重考验:当前最优模型的训练算力需求达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同时还需要持续优化数据处理架构。专家们形成共识:物理AI的突破必须倚仗跨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这需要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计算科学的协同创新。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最新文章
华为与浙大联合推出DeepSeek-R1-Safe:安全与通用性双优的大模型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宣布推出国内首个基于昇腾千卡算力平台的DeepSeek-R1-Safe基础大模型。这款模型通过构建全流程安全后训练框架,实现了安全防护能力
上海推出人形机器人数据集和"浦江X"平台,助力产业化进程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数据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包括分类编码混乱、标注工作耗时费力、格式差异大以及全流程管理缺失等,这些痛点制约了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的具身智能
周伯文浦江论坛发问:AGI for Science面临六大关键课题
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将思考聚焦于AGI for Science领域,提出了“AGI for Science之六问”,引发学
华为携手美的共建星闪与鸿蒙生态,深化多领域合作
美的集团与华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于近日签署了相关协议。此次合作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互补,共同推动多领域创新发展。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企业管理优化、AIGC技术应用、ICT基础设施共建、绿色低
荣耀YOYO对话科幻作家:AI自进化如何重塑创作未来
当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助手走出银幕,当AI技术开始重塑人类对未来的想象,科技与文学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曾经被视为“预言家”的科幻作家,如今与AI开发者站在了同一舞台——2025年9月20日,第十六届华语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