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尹同跃迎来上市里程碑

历经21年、先后七次递表,奇瑞终于等来这一刻。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本次IPO共发售约2.97亿H股,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
开盘即飙涨,开盘价为34.2港元,较发行价30.75港元上涨11.22%,市值达1972亿港元。
随后股价一路大涨,最高时为34.98港元,总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大关,截至发稿,收盘价为31.92港元,总市值1841亿元。
从1997年开始,奇瑞汽车从“小草房”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之王”,奇瑞的上市路,也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缩影,掌门人尹同跃甚至熬成满头白发。
好在等待没有白费,努力终于等来收获。
01 “当年我在海外做生意的时候”
敲钟的同时,其募资规模达到了91.4亿港元,成为今年截止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其中发行总量的50%,更是被13名基石投资者包揽,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约合45.73亿港元),其中不乏有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背景的JSC、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地平线、国轩高科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石投资作为港股IPO体系下独特而重要的市场机制,最为看重的便是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盈利能力。
而这笔新鲜的资金,奇瑞也做好了规划,除了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外,所得款项净额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
还有约25%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20%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10.0%将用于提升奇瑞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刚上市就能一下吸引13家基石投资者的青睐,市值一度冲破2000亿,原因就藏在最新的招股书中。
如果要聊奇瑞引以为傲的成就,一定会有其全球化的布局,在国内找出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35%的车企,奇瑞是唯一一个。
而且按照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2024到2024年,其营收从926亿跃升至2700亿,净利润从58亿增至143亿(2024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超44%。
具体来看,根据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在2024年、2024年和2024年,奇瑞汽车的收入分别为926.18亿、1632.05亿和2698.97亿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104.44亿和143.34亿。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13.5%及12.4%。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的收入为682.23亿元,同比增幅约24.25%,期内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90.87%。
不难看出,收入和净利润都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再加上深耕海外多年,奇瑞有着难以复制的优势,这也是奇瑞汽车此次港港IPO能够一举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的关键因素。
销量方面,2024年奇瑞汽车全年销量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全年总销量约44%,海外收入占比高达37.4%。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第一。
同时,招股书中还提到,在海外多个主要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中名列前茅,2024年奇瑞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以及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
从招股书上看,奇瑞对于研发投入可以说毫不吝啬,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瑞汽车拥有超过14400名专业研发人员,占非生产员工数量逾50%。
同时,奇瑞汽车2024年、2024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对应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5.9%和53.9%,2025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则为27.61亿元。
不过,尽管业绩相当耀眼,但也暗藏隐忧。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畅销,但2024年至2024年,奇瑞燃油车销售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5.9%、87.8%和69.6%,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13.2%、4.9%和21.9%。
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偏低,营收规模和利润仍需要仰仗燃油车,在国内All in 新能源,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的情况下,2024年还需仰仗燃油车的奇瑞难免会有压力。
为了在后续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奇瑞近两年也在疯狂补齐新能源和智能化短板。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奇瑞新能源车型的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2024~2024年,奇瑞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
特别是今年前3个月,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然来到了27.3%,收入为186.65亿元,同比增长306.11%。而且奇瑞在招股书中也特别说明,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
另外,奇瑞汽车与华为签订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智界将投入超百亿元、增加至5000人研发团队,进一步强化智能化。
02 “7”战IPO
你或许很难相信,作为中国出海最成功,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的排名第二的奇瑞,才刚刚成功上市。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曾说过一句话——奇瑞十年前就该上市!
心有不甘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漫长的资本长跑。
从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到2025年9月25日,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在敲“钟”之路上,奇瑞曾因为股权纠葛、政策变迁、行业转型等原因,屡屡和资本市场擦肩而过。
最早在2004年,奇瑞汽车尝试通过借壳上市,但因和上汽集团的“股权关系复杂”,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2008年下半年,奇瑞第二次试水,奇瑞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该计划被迫中断。
次年,奇瑞准备重新发起IPO申请,却因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导致计划再次中止。
2011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开始“改口”,由于关联交易等问题,公司暂不考虑上市,奇瑞的上市计划首次明确搁置。
直到2016年,奇瑞尝试走“捷径”借壳旗下子公司奇瑞新能源试图通过海螺新材这家建材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但因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海螺新材在同年7月宣布放弃收购。
随着一次次递表失败,尹同跃对上市的态度也从“暂不考虑”转变为“首要任务”。
2019年,奇瑞汽车与奇瑞控股开始进行“混改”,是奇瑞为准备再次冲击IPO的标志性事件。
彼时,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共投资144.5亿元,直接持有奇瑞控股46.77%的股权,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奇瑞汽车33.71%的股权。
在2024年,A股上市公司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投入了100.54亿元人民币,从青岛五道口手中购入了奇瑞控股、奇瑞股份以及奇瑞新能源的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了奇瑞的新战略投资者。
2024年9月,尹同跃首次明确给出IPO时间表,“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计划”。在2025年2月的奇瑞集团干部大会上,尹同跃更是强调 “上市是2025年奇瑞首要任务”。
随即,奇瑞就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8月27日获得证监会《备案通知书》,但未通过聆讯;8月29日,奇瑞再度递交上市申请,9月7日,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终于发出聆讯通过公告。
9月17日,奇瑞汽车启动招股,最终获得238倍超额认购,创下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如今成功敲钟,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车企IPO,21年的执着,终于在此刻修成正果,尹同跃也熬成了满头白发。
对于奇瑞而言,成功IPO只是开始,眼下一场转型之战,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刻。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高通发布3nm旗舰芯片组,小米首发80TOPS PC处理器
高通在夏威夷举办的一场重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三款采用3nm制程工艺的旗舰芯片,包括新一代旗舰手机SoC芯片骁龙8至尊版(骁龙8 Elite)移动平台、骁龙X2 Elite Extreme和骁龙X2
广汽华为合作启境汽车,25年老将刘嘉铭任CEO
近日,广汽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任命刘嘉铭出任其全新品牌“启境”的首席执行官(CEO)。刘嘉铭将全面主导该品牌的战略规划、产品布局、市场开拓及日常运营管理等核心事务。据了解,刘嘉铭是一位在汽车行业深耕超
OpenAI测试GPT-5多任务系统:GPT-Alpha内测启动
据海外科技媒体披露,OpenAI近期正在对一款名为“GPT-Alpha”的新型AI智能体开展内部测试。该产品以尚未正式发布的GPT-5模型为技术底座,核心研发方向集中于强化AI的复杂推理能力和工具交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充电宝召回,保护消费者安全权益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充电宝产品安全隐患问题展开专项治理行动,成立专项督导组统筹全国召回工作。目前已有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启动大规模
全新奔驰GLA路试曝光,二代车型换代设计亮点抢先看
梅赛德斯-奔驰近日确认将停产第二代GLA车型,这款自2019年末上市的紧凑型电动跨界车,其最新款为2026款。不过,品牌已启动新一代GLA的研发工作,原型车近期在德国公共道路测试时被多次捕捉到身影。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