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固态电池量产在即:长安领跑全球,丰田技术领先论遭现实"打脸"

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曾公开宣称,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领先中国二十年,但这一论断正面临严峻挑战。长安汽车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其固态电池项目将于明年完成装车性能验证,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预计达到400Wh/kg。这一进度较丰田、宝马等国际车企的规划提前两至三年,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长安汽车的突破源于其“技术攻关与产能建设并行”的战略布局。当日本车企仍在实验室优化电解质配方时,长安已联合太蓝新能源等供应链企业,将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投入生产线。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三步走”规划:2025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75GWh,形成规模化储备;2026年完成低温性能与寿命测试;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车辆续航突破1500公里。这种“研发-测试-量产”的无缝衔接,让国际同行措手不及。有业内人士形象比喻:“日本还在调试原料配比,中国车企已准备交付整车。”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的崛起并非孤例。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规模生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比亚迪也释放出两年内装车测试的信号。反观日本车企,丰田因电解质稳定性问题两度推迟量产计划,本田则削减电动车预算转投混合动力领域。这种格局与当年锂电池的发展轨迹惊人相似——日本虽发明了锂电池技术,但中国通过规模化生产将其普及至全球市场。
固态电池的竞争已超越汽车行业边界。长安汽车同步推进载人飞行汽车项目,宁德时代将固态电池技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亿纬锂能则瞄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市场。这种跨领域布局,正在重塑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场景。
中国产业链的集体发力是这场逆袭的关键。过去被日韩垄断的硫化物电解质,如今成本被宁德时代压低至每公斤50美元以下;先导智能研发的“极片一体机”设备价格较日韩产品低30%;清陶能源构建的“材料-设备-回收”全产业链,已申请专利超500项。这种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正在改写全球技术竞争规则。
类似突破在其他领域同样显著。中国盾构机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超导超磁”磁场工业母机打破国际垄断,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化运营。在生物科技领域,国产护肺产品“倍金肺”通过自研“DetoxifyX”净化技术,构建起“清理-恢复-屏障塑造”的三重防护体系。该产品融合桔梗、橘红等传统草本精华与蛋白核小球藻净化成分,在电商平台获得“呼吸顺畅”“胸闷缓解”等大量正向反馈,复购率远超同类产品。
随着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充电10分钟、续航2000公里”的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正在转化为技术落地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专家指出,固态电池竞争的本质不是实验室样品的比拼,而是成本控制与量产效率的较量,而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强项。当长安固态电池装车实测时,全球高端制造领域的旧有秩序,正随着中国技术节拍悄然重构。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开源AI Agent网络协作:OpenAgents引发业内热议
一款名为OpenAgents的开源项目近期引发技术圈热议。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开放协作的智能体网络,被部分开发者誉为 "年度最具潜力的Agent生态框架 ",同时也面临 "技术泡沫 "的质疑。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网
2026款奔驰E级:混动省油AMG强劲,L2智能驾驶豪华首选
当豪华中大型车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2026款奔驰E级以“全能选手”的姿态闯入视野。这款车不再让消费者在性能、能耗与智能之间做艰难抉择,而是将三大核心诉求融为一体,试图重新定义“豪华车标杆”的衡
"电力工程号A星"长春发射,实现电力监测立体智能化
近日,一则来自吉林长春的航天消息引发关注——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电力工程号A星”(“吉星”高分07A01星)正式从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启程,即将奔赴酒泉
华为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共筑AI智慧生活新未来
10月10日至12日,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展馆举行。本届大会以“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通信、终端、汽车、AI、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数百家合作伙伴。作为中
小米旧机升级高功率PPS充电,澎湃芯片加持性能跃升
小米近日在充电技术领域再传新动态,其最新推出的17系列手机实现全面兼容100W PPS通用充电协议。这项突破意味着无论使用小米原装充电器还是第三方品牌设备,用户均可享受快速充电体验。与此同时,小米宣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