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10家新能源车:极简车门难开启,隐藏式把手成槽点

10月13日凌晨,成都市区某路段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一辆小米汽车因车主醉酒后超速行驶失控,撞击后迅速起火燃烧。令人揪心的是,数名路过的救援人员在尝试打开车门时,陷入了车门外拉不开、砸碎玻璃后车内把手也无法开启的困境——全隐藏式电动门把手在断电后彻底失效,最终导致生命无法挽救。
这起惨烈事故,让关于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的讨论,从行业内部争议升级为全民关注焦点。
此类危机早有征兆:2024年3月,山西某高速路段,一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车祸导致电源线切断,电动门把手完全失灵,救援人员只能破窗施救。这次事件首次将“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状态下无法开启”的安全隐患暴露在公众视野;今年3月,安徽高速上又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撞击事故,隐藏式门把手同样因断电彻底失效,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随着事故持续发酵,监管层面也在加快行动步伐。2024年7月,工信部正式启动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预研,系统性调研行业应用现状与潜在风险;今年3月,标准起草组召开关键会议,重点讨论“断电工况下的功能冗余”“机械应急开启设计”等核心问题,大幅完善法规技术框架;9月24日,《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不仅对隐藏式门把手增设多重约束条款,更将建议实施日期定为2027年1月1日,仅预留一年过渡期。这意味着,全隐藏式门把手或将被禁用,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续有望重归主流。
然而,《征求意见稿》公示期尚未结束,悲剧却再次上演。“为了那点几乎可忽略的风阻优化,多数车企跟风采用隐藏式设计,却牺牲了最基础的安全冗余。”一位深耕汽车设计与测试领域多年的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坦言,频发的事故与即将落地的强制性标准共同指向一个关键命题:当“科技感噱头”与“安全感底线”发生冲突时,隐藏式门把手的整改,本质上正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安全优先”设计逻辑的迫切回归。
连环事故敲响警钟,看似偶然的“开门失败”,实为必然?
“碰撞发生后不到几分钟,车辆就开始冒烟,但主驾门把手怎么按都弹不出来。”此次小米汽车事故的目击者曾向媒体描述救援现场的焦灼情况,称“甚至从外面破窗后,车内门把手也无法打开车门”。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上升47%,其中约80%集中在隐藏式门把手车型。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暴露出部分车企在成本控制与设计节奏间的艰难平衡。
今年5月,B站知名科技博主“硬核拆解”对一台小米SU7“路试车”门把手进行了深度剖析,“拆解后可以看到,内部主要构造为2个微动开关和1个指示灯”。尽管博主强调视频不代表SU7量产车,但仍直观呈现问题症结:此类设计过度依赖电子信号,一旦断电或撞击导致线路松动,“开门”就变得困难重重。
图源:B站
前述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传统机械门锁(带应急机构)的成本通常在数百元,而主流电动门把手,算上传感器、电机和电子控制组件等,虽然总成本或超出机械门把手,“但上述微动开关的成本相对偏低,省去了机械活动件,生产简单,还能迎合‘极简科技感’,成为一种市场选择”。
中保研2024年碰撞测试报告给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对比:配备纯电控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侧面碰撞后车门成功弹开概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98%的成功率。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快节奏”对安全流程的侵蚀。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传统车企对安全件有严格的“多轮验证”流程:从台架碰撞测试到实车翻滚试验,再到低温、泡水等极端环境验证,整套流程下来至少要耗费18个月,“但部分车企常喊‘互联网造车速度’,有的项目为了尽快上市,会把验证环节‘简化’,甚至签‘风险放行’——明明知道电子部件在极端场景下可靠性存疑,还是硬着头皮量产”。
这种“速度优先”的逻辑,最终将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安全冗余大考,车企设计面临严峻抉择
《IT时报》记者近期实地探访近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聚焦极端场景下车门开启的安全性发现:所有车企都难给出“完美”的逃生方案,不同品牌在门把手安全冗余设计上存在明显差异。
少数品牌在安全冗余配置上相对完善。特斯拉部分车型采用“电子控制+机械保底”的设计思路,以Model 3为例,车门内侧窗升降按钮旁设有带清晰标识的机械应急把手,可直接拉起;车门底部还额外配置固定车门的插销,为极端情况增添一层保障。
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R7、S7车型,内侧机械应急把手同样设置在窗升降按钮旁,虽未张贴醒目标识,但实际操作时可轻松拉起。极氪7X等车型则在门外把手下方预留机械钥匙孔,在极端断电场景下能实现手动解锁,同时车门内侧置物箱上方配置了“一键破窗”拉绳,为逃生开辟新路径。
更多品牌的安全冗余设计仍显薄弱。不少车企仍主推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子系统,仅采用“半机械式”设计——多名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向记者解释,“理论上车把手未弹出时,按压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会翘起”。
但当记者实际测试多辆处于锁车状态的新能源车型后发现,该操作并不能打开车门。当被追问“断电、车内人员昏迷且把手未弹开时如何开门”,多位销售人员强调“小电瓶会自动弹开把手”,也有人坦言“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销售表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备用小电瓶位位于中控屏下方,“若中控区域遭受猛烈撞击导致小电瓶失效,事故往往已严重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同样存在设计隐患。如一汽丰田bZ3曾因“内翻式”门把手设计缺陷,导致后车门存在持续锁止或异常开锁的风险,最终召回12205辆汽车。
隐藏式门把手的兴起,源于车企对“低风阻”和“美观”的极致追求。车企普遍宣称,这种设计能显著降低风阻系数,进而提升续航里程。
在某个品牌发布会上,工程师拿着精密仪器演示:当车速达到126km/h时,四个隐藏式门把手能省下相当于两个鸡蛋重量的空气阻力。
但真实数据却揭示了这一“技术亮点”的含金量。专业研究显示,四个隐藏式门把手全部启用仅能降低0.012Cd的风阻系数,换算成续航仅增加5~10公里,而优化外后视镜形状的降风阻措施,效果其实更为显著。
如今,这类设计已成为行业惯性,但多起悲剧告诫我们:“是时候该彻底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了!”
法规补位,全隐藏式设计或迎禁令
9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剑指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漏洞。《征求意见稿》的截止时间是2025年11月22日,并拟于2027年1月1日实施。
图源:工信部
这份被业内称为“门把手强标”的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核心要求:一是所有车门(尾门除外)必须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外把手,碰撞或动力电池热事件后,非碰撞侧车门需能无需工具开启;二是外把手任何状态下需预留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操作空间,这一尺寸足以容纳成年人四指发力;三是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置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同时,车门内把手应位于无车内构件遮挡的位置,确保乘员位置直观可见。
备受关注的“功能抑制5秒”条款,正是碰撞安全的关键设计:当气囊起爆、安全带预紧等安全装置展开时,车门需锁止5秒再解锁,“这是防止碰撞瞬间车门打开把人甩出去,等车辆姿态稳定后再给逃生通道”。前述业内人士解读道。
为确保上述设计落地,新规增设硬核验证手段:需将车体固定在滑车上,用高压气或液压“发射”模拟碰撞瞬间受力,进而触发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等动作。同时门锁开启后需设计5秒锁止计时,5秒后解锁(释放),再测试车门能否手动开启,可暴露纯电子设计没电开不了门的隐患,杜绝“实验室合格、事故中失效”的情况。
“这意味着全隐藏式门把手将被禁止使用。”前述业内人士解读称,新规要求的操作空间和机械释放功能,从根本上否定了当前主流的全隐藏式车门设计逻辑,“还要求把安全冗余作为核心设计指标”。
为降低实施难度,新规设置了差异化过渡期:新申报车型7个月内执行,截至2027年7月1日;已获批车型可延长至19个月,至2028年7月1日。超出日期,未达标产品将无法进入生产公告目录。
车企已开始积极应对。吉利作为标准制定参与方,透露已储备其技术方案以满足法规要求;长安汽车表示将动态跟进,做好实施准备;零跑、阿维塔等品牌均明确“将严格按照法规调整”,重新设计外门把手系统。
有专家指出,新规的出台填补了监管空白,但也反映出“汽车安全监管与产品迭代速度的长期矛盾,应建立新技术研发阶段的风险评估机制,让安全考量前置,而非等到事故频发后再补规范。
法规的收紧正在推动行业重新审视设计理念。“越来越多车企开始摒弃‘唯科技感’的噱头,将安全冗余作为核心设计指标”。
9月23日,华为与上汽合作的智界系列车型,全面改用传统机械式外门把手;广汽、深蓝等车企也在调整部分车型设计;此前特斯拉也透露计划重新设计外门把手系统。
“门把手虽小,却是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门’。”前述业内人士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应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而非牺牲安全保障来追求表面创新。
随着新规落地和行业反思深化,隐藏式门把手即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安全优先、适度创新”的新阶段。
图片/ 工信部 B站 IT时报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本周经济亮点:秋粮丰收、新能源突破与制造业稳增长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突破六成大关,丰收景象在广袤田野上徐徐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主产区秋粮作物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突
OpenAI推登录功能:ChatGPT直连第三方,降低开发成本
近日,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披露了一则重要消息:OpenAI正积极向多家企业推广一项名为“Sign in with ChatGPT”(通过ChatGPT登录)的新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
淘宝闪购持续增长的挑战与管理层探讨未来路径
近日,虎嗅在上海与阿里巴巴合伙人、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作为淘宝闪购战役的核心指挥者之一,范禹分享了该业务在电商大盘中的增长逻辑及未来协同方向。数据显示,淘宝闪购已成为阿里生态
第17届双11:天猫AI与淘宝闪购破局,三大消费战略深度解析
在天猫双11发布会的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易立竞抛出了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双11大促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一疑问背后,折射出双11进入第17个年头后,商家、消费者及消费市场整体参与热情的微妙变化。相较
2026款奥迪RS6亮相:650马力+1680L尾箱,性能实用双升级
当性能车迷还在为上一代奥迪RS6的排气声浪津津乐道时,2026款车型已携着 "性能怪兽+生活管家 "的双重身份震撼登场。这款搭载4 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猛兽,将最大功率推至650匹马力,峰值扭矩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