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I内卷升级:巨头竞相投入引发行业变局

创造神话的Sora2,仅用了一晚时间便惊艳登场。
在「邀请码+iOS限定+美加地区专享」三重严苛条件下,Sora甫一上线便引爆屏幕,不到五天就登顶美国App Store应用排行榜首位。
这次Sora2不仅保留了原生音频特性,还实现了音画同步与一定程度的叙事连贯性。
至此,全球网友终于集齐了TikTok、ChatGPT、Sora三大神技,能够在网络上再造一个虚拟的平行世界。
新手玩家们用Sora2让猫咪开起赛车、驾驶拖拉机,而老玩家们早已将奥特曼的虚拟形象带到中国,让他在各大视频平台上说相声、玩穿越。
有人在视频里养老虎和恐龙,就有狗狗在违章驾驶时试图逃逸,还有老人在「单手举老伴」运动后,发现自己竟是AI生成的虚拟角色。
生物伦理混乱、历史覆盖现实、人类极限消失。
AI赛道,被Sora2推向了新的竞争高点。
不过这次,全球网友的热情似乎有些过于高涨了。
来自好莱坞、任天堂的顶级IP被一个接一个地玩坏,日本动漫也被网友“大杂烩”——不仅柯南能与路飞打棒球,路飞还能把悟空一拳打飞。
版权纠纷带来的法律风险自不必说,这么一搞,Sora吸引用户的策略难免受到影响。
图注:Sora生成的悟空形象
对OpenAI来说,迪士尼们不开放版权,它自然也可以不对用户开放经典IP的二创权限。
反正盈利已经如此艰难,债多了不愁,罐子破了不怕摔。
哎,这就聊到重点了。
咱们别光看OpenAI坐拥两款史诗级应用ChatGPT和Sora,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但看收入的话,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仅入账约43亿美元。
各位看官,您觉得这合理吗?
OpenAI的盈利危机背后,美国的一众AI相关企业也相当头疼。究竟是继续搭建算力豪赌未来,还是放缓投资戳破泡沫,真的是个极难的选择。
今天咱们就透过Sora2爆火这件事,探探美国AI产业的虚实。
期待已久,举世瞩目
多年以来,全球AI产业一直维持两极格局——美国做底层大模型,中国搞多元化的落地应用。
我们的困境是模型不够锋利,他们的困境是商业变现困难,投入却永无止境。
直到今年,中国DeepSeek横空出世,大批互联网应用陆续接入,我们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可美国的AI产业,仍深陷成本收益失衡的险境。
一向追求技术领先的美国,豪赌下一代AI能成为有力的科研助手,以及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的生产力工具。
甚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还在关键报告中清晰地描绘了对AI产业的期待。
这其中,它们提到一个重要概念——“世界模型”。
“世界模型”是让大模型理解真实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很多头部科技企业奋斗的目标,是“下一代AI”的核心之一,需要极大的算力和资本支持。
这次Sora2爆火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好玩,还因为很多专业人士将其定义为目前全球最接近“世界模型”的应用。
OpenAI投国家战略之所好,融资自然也是手到擒来。
截至目前,OpenAI已经从特斯拉、微软、软银、Thrive Capital等企业募资不少于500亿美元。
今年,它还收到了来自英伟达的最高1000亿美元融资计划,双方共同打造总容量至少10吉瓦(GW)的AI数据中心。
眼看着OpenAI风光无限,大部分美企只能羡慕嫉妒恨。
既然无法像OpenAI一样吸金,还可以成为它的合作伙伴,分一杯羹。
上个月,甲骨文公司因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算力的购买协议,自身股价一夜暴涨40%。
国庆期间,类似情况发生在芯片巨头AMD身上——一个来自OpenAI的6吉瓦算力部署协议,就让AMD在10月6日一天内股价暴涨36%,3天暴涨43%。
图注:OpenAI的CEO奥特曼,一度成为美国科技圈人缘最好的老板。
不过这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AI业务大部分集中在toB领域,服务银行、物流、农业、军事等行业,面向大众的“超级应用”却只有Sora、ChatGPT等少数几个。
甚至即便是2024年凭借奥斯卡获奖电影《瞬息全宇宙》火爆一时的Runway,目前的盈利仍停留在千万美元级别。
图注:《瞬息全宇宙》中“香肠手”画面正是Runway制作的。
投入万亿资本支持AI产业发展,产出却少得让人心疼,莫不是西方的AI世界里也有“鬼打墙”?
美国AI,踏入“旋转门”
美国AI赛道的资本运作,堪称一场“左脚踩右脚”的循环游戏。
首先,以OpenAI为代表的头部科技企业,通过推出爆款应用,获得超大体量用户和互动数据。
接着,它们用这些数据钓取资本的关注,让它们排队打钱。
紧接着,数百家手握资本的公司纷纷向大型算力供应商购买数据中心服务,让谷歌、亚马逊等公有云运营商借此获得极为漂亮的财报数据,烘托出美国AI产业的集体繁荣。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谷歌云业务增长高达30%,亚马逊和微软的相关业务增长,都在19%左右。
最后,赚了钱的谷歌、亚马逊们,不约而同地向英伟达批量采购GPU。
到这一步,资本从OpenAI这样的科技公司一步步向上游转移,汇集到英伟达后,最终又通过融资的方式回到了OpenAI,实现一场波澜不惊的资本旅行。
图注:英伟达和OpenAI如何为AI“印钞机”添燃料。
这种无限循环游戏,在投融资领域被形象地称为“旋转门”——资金的循环可以永无止境,价值的产出也能遥遥无期。
今年上半年,OpenAI实现43亿美元营收,但它在研发上就已经支出了67亿美元。
吊诡的是,虽然未实现现金流转正,但到2024年之前,OpenAI的投入预算已高达4500亿美元,企业估值更是高达5000亿美元。
坐拥ChatGPT和Sora两大杀手级应用却盈利艰难,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奥特曼正在用人格魅力为OpenAI吹泡泡。
而围绕在OpenAI周围的众多厂商,不仅是其中的助跑者,还乐享其成。
图注:OpenAI、甲骨文与英伟达的资本循环
根据摩根大通的报告,今年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额,有71%都用在了AI领域,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时还只有14%。
与此同时,今年美股市场标普500指数中的大部分涨幅都来自AI相关企业。
要知晓,一个行业如果被巨头们锁定资本,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其他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阻。
这意味着创新型小企业可能连争取上桌的机会都没有,整个市场面临多样性缺乏的系统性风险。
对此局面,高盛CEO所罗门(David M. Solomon)甚至发出警告:大量涌入AI领域的资本,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其实早在去年6月,高盛就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美国AI产业在极高投入之下,回报与行业对于AI是否过热的讨论甚至引发争议。
然而还没等大家讨论出结果,中国这边DeepSeek用“开源+免费+低成本”三张牌,直接把美国这帮大佬看傻眼了。
这意味着美国AI圈不仅要解决盈利难题,还要联合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甚至在未来还可能接受更多方面的质疑。
而就在这个月,硅谷的另一位大佬,曾亲历过科技泡沫的卡普兰(Jerry Kaplan)直接指出:“泡沫破裂时,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而且受影响的不仅仅是AI领域,还会拖垮整个经济。”
卷!卷!卷!
对任何行业来说,当期利润遥不可及,其中各种角色就会用各种方式调动资源,最终形成内卷。
美国的资本,这次站在了内卷的前线。
来看一个直观的例子。
今年年初,美国搞出一个科幻风的大项目,名为“星门”(Stargate)。
OpenAI和微软联手,甲骨文提供算力,孙正义要为此投入5000亿美元资金,而中国CMG主权财富基金也积极参与,要为这个AI赛道的“登月计划”保驾护航。
图注:得克萨斯州在建的首个“星门”数据中心
5000亿美元,什么概念?
拜登签署的法案,其中包含660亿美元重建铁路的计划。这笔账如果算得精准,5000亿够给美国的铁路网翻新8次了。
结果,孙正义还没来得及踏入AI混战,马斯克就发来问候:“孙正义没钱,最多100亿美元。”
孙正义也没躲,直接接招:我会融资。
咱们就是说,借钱给别人创业,孙老板难道真是心存执念?
他认为,未来10年,AI将取代全球GDP的5%-10%,那大概就是9-18万亿美元。
利益驱动之下,企业们闻风而动。
华尔街分析师定义为“新美股七姐妹”的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Meta、特斯拉,无一例外全都重注AI。
其中微软、Meta、亚马逊、谷歌四家,今年在数据中心、芯片等AI基础设施上预计投入3200亿美元,约合2.3万亿元人民币,占到过去五年的一半还多。
上了赌桌,就要有输有赢。
就在今年8月,AI赛道重量级选手出现。
技术狂人马斯克,关闭了投入超10亿美元的超极计算机项目Dojo,并为此坦言:“Dojo项目走进了进化的死胡同。”
代价惨痛,却未能唤醒其他局中人。
从彭博社披露的数据来看,美国的各大科技巨头,仍在为各自的AI业务不断输血。
越是看不到尽头,就越需要故事与行动。资金与脚步,总有一个在路上。
美国AI圈子的宏大叙事,正在进行中。
结语
前面我们提到了赛道的AI产业特别像,那就是电影。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中国电影被《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统治的年代,中国上映了很多超认知的“大片”——剧本场面大、演员咖位大、投资体量大。
明星们倾情出演,投资者砸钱,顶着“辣眼睛”三个字推出更多逆天的作品。
图源:电影《无极》
后来业内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作“中国电影的上行期”。
那时中国的荧幕数量从大约1.3万块暴增到约8.2万块,一年的总票房翻了近4倍。大家认为,只要有大量制作、多元化的作品,那就一定能赚到钱。
看懂了电影的那几年,我们再来看现在的AI。
当下的AI工具,在内容创作领域,已经形成对普通从业者的压倒性优势。
但就像电影最终还是要回归作品本身,AI技术终究不是创造神话的催化剂,而是突破人类认知和能力边界,就像医药领域AI能大幅缩短10年试错周期的分子筛选,找出潜在的靶点,在极限计算中泼洒水。
聊到这里,再去看望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作品是否打动人心。
当下AI赛道的竞争何其相似——巨头的资本狂欢、技术的深度融入,共同构成了时代的喧嚣。
但AI的终极意义,终究不是创造爆款,也不是内卷技术参数,而是切实提升生产力的务实者。
这才是AI存在的真正价值。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夸克升级AI助手:阿里“C计划”重构工具矩阵与硬件布局
近期,阿里集团的一系列新动作引发了网络热议,相关消息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先是彭博社报道称阿里股价上涨,背后似乎有一个旨在挑战字节跳动的“C计划”。紧接着,路透社透露阿里推出了一款
网易《逆水寒》手游引入宇树机器人,优化动态捕捉流程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让不少职场人开始担忧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机器取代。尤其是近期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AI机器人进入多个行业,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知名互联网企
85岁心理学家波佩尔:60年科研思考不息,活力不减的秘诀
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校园里,一位银发学者仍保持着每日穿梭于实验室与办公室的习惯。这位85岁的心理学教授恩斯特·波佩尔,用六十余载的科研生涯诠释着 "学术永动机 "的真谛——作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至今保
亚马逊“帮我决定”AI上线,用户偏好精准推荐提升购物效率
亚马逊近期在购物体验智能化领域再推新举措,全新上线的人工智能选品功能正逐步覆盖美国市场。该功能以 "帮我决定 "按钮为入口,当用户浏览同类商品时,系统将综合分析浏览轨迹、搜索关键词及历史购买记录,自动生
支付宝灵光APP内测:蚂蚁集团布局AGI多模态AI战略
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即将推出一款名为“灵光”的AGI多模态应用,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内测阶段。用户可通过手机号或支付宝账号直接登录,这是蚂蚁集团继支小宝、安诊儿、AQ之后推出的第四款独立AI应用。据内部消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