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生成应用:零编程基础,3分钟轻松上手


九月底的午后,北京望京绿地B座的一间办公室里,Lemon AI创始人宜博正对着电脑屏幕微笑。他刚浏览完海外社交平台上的一段视频——那不是他们拍摄的推广片,而是一位国外开发者自发制作的功能演示。
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Lemon AI的GitHub项目就新增了五百多个star。从那时起,每周的用户注册量都呈指数级攀升。
"我们确实挺懒的,"他笑着说道,"没投广告费,也没做PR。就几个人发发Twitter,更新下开源版本,然后社区里的开发者就主动帮我们传播。"
在中国的创业者里,这种"懒",其实是一种极少数人的坚持——把精力全部放在产品上,不追热点,不抢流量。
从2013年第一次创业算起,他已经换过好几个方向:ChatBI、LLMFarm,再到如今的Lemon AI。每次转型看似激烈,其实都围绕着不变的想法,AI应该能真正帮人干活,而不是只会聊天。
他称Lemon AI为"AI劳动力",不是"聊天机器人"。和市面上大多数"快思考"的模型不同,Lemon AI是"慢思考"模式,它不只回答问题,还能做规划、执行、验证,能像一个真正的数字员工一样工作。
"我连续创业十多年,"他与钛媒创投家对话时说道,"不是大厂出来的,也没什么背景,只能靠产品、靠数据、靠一点点被验证出来的价值去说话。"
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说话温和但语速不快,会议室不大,外面坐着几位低着头专心写代码的工程师。

Lemon AI创始人宜博
以下为创投家与宜博对话全文,略有删减
宜博: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的,2004年毕业后进了用友做开发,后来去了德国,在工业体系里待了四年。那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软件不只是工具,它其实代表了一种思考方式。
2010年我回国,那时候中国互联网正进入移动化的黄金期。我先去做了一年多大客户销售,但后来发现只做销售这件事离创业太远,很多事自己无法改变,于是又去清华读MBA。
2013年毕业后开始第一次创业,2014年创立现在这家公司。最早我们做的是办公类产品WorkingChat,那时候的想法挺简单的,想让办公沟通更高效。但2015年钉钉上线,整个市场格局重构了,那次我们深刻意识到:不能靠跟随,得提前布局。
从2016年开始,我们转向机器学习,提出"机器代替人写代码"的想法,也就是后来业界叫的NLP2Code。那几年做了不少ToB项目,比如"学习强国""云上会展",第一次看到AI真能帮人干活。但疫情之后,大客户付款周期被拉长,公司陷入困境。
2024年底ChatGPT出来,我意识到这七年做的那套架构要被革命了。于是我们又一次转向GPT2Code领域,23年初就开发上线了ChatBI,用户上传数据库配置或Excel,自然语言问问题,系统就能自动生成SQL和图表。产品上线一个月,用户突破三千,相当比例是付费客户。但4月15号政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几天后,小程序产品被微信下线了。
我们在开发ChatBI的时候发现了可视化的Workflow Agent产品平台,能够大幅降低AI流程的开发工作量。所以5月快速推出了ToB的全新产品LLM Farm上线,并快速落地到华润、阿里小满、TTC等客户。但后来Coze、Dify、FastGPT各种类似的平台接连上线,客户都开始使用开源方案。那时候,我们发现这事情继续做下去只是变成了项目集成公司,和外包没什么区别。
2025年3月,Manus发布,我们意识到Agentic Agent的新时代来临,又迎来新的历史机遇。5月推出开源全栈通用智能体Lemon AI,零成本传播的情况下,GitHub star持续上涨。8月,上线了海外面对ToC的在线版服务LemonAI.ai。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小公司不是靠关系和资源活下来,只能靠不断地创新。
宜博:我们的定位其实很明确,让AI从"回答问题"变成"帮你做事"。

过去的Chatbot更像"快思考",它的能力在于理解语义、生成文字,但最终还是在"对话层"打转。Copilot稍微更进一步,可以帮你写代码或文档,但仍然需要人不断介入、修正。
而Lemon AI想做的是"慢思考",AI能自己规划、执行、验证、迭代、使用工具,像一个真正的"数字劳动力"。比如你让Chatbot帮你做销售预测,它可能会去搜索了很多网页给你做个总结,告诉你一些分析建议和别人的销售预测的汇总;但Lemon AI会用写代码跑脚本的方式去调接口、拉数据、分析指标、画图、最终生成报告。
它能在系统层面理解"要做什么",而不是只生成"怎么说"。我们自己内部的比喻是这样的:"Chatbot是助手,Lemon AI是员工。"
我们希望AI能真正落到任务执行链条上,帮用户节省时间和认知负担,而不是再做一个语义上的复读机。"
宜博:我们现在看到的典型场景分两类:海外用户的"自动化应用",和国内用户的"数据分析应用"。

海外用户喜欢用Lemon AI"折腾东西"。比如,写脚本、搭站、做数据同步、甚至整合自己公司的工作流。有个海外用户让Lemon AI每天自动汇总社交媒体数据,生成一份日报发到Slack,完全不用人工干预。
国内用户则更偏向"生产力工具"场景。很多人用它做股票分析、企业估值或者知识整理。
有人把它接到数据库里,让Lemon AI自动生成SQL图表,也有人上传几十份财报,让它做对比分析;还有些人用它做专业内容创作,比如律师事务所、投研机构,用Lemon AI写初稿或汇总行业报告。
甚至有一些没想到的用法。用户用Lemon AI写Roblox游戏脚本、帮他做翻译、甚至买股票量化交易回测算法,最后真跑出了一个高准确率的模型。
我们自己都没想到AI可以被用户自己定义。
宜博:我经常打个比方,比如你让助理帮你订机票。
快思考的AI会说:"明天早上可能有一趟8点50的航班。"——它只是猜。
而慢思考的AI,会真正去规划然后执行:
第一步,订机票需要做几步?决定去哪搜,是携程还是国航?
第二步,打开网页、输入条件;
第三步,筛选出结果、比较价格、确认航班号;
第四步,再告诉你:"老板,我给您订了8点35分,航班号、价格、机型。
这样的整个过程,才叫"干活"。
AI真正能带来价值,不在于它能说什么,而在于它能帮你把事办完。Lemon AI就是做这些事的,我们让它具备慢思考的能力,能执行、能判断、能反馈。
宜博:我们其实是服务"每一个人",不是只服务企业。
我们的用户分两类:一类是海外普通用户,他们直接付费使用;一类开源则以工程师、创业者居多,他们更喜欢把开源代码拉下来自己部署。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看起来不聪明"的决定:海外赚钱,国内开源。
宜博:主要靠海外市场的付费用户,每天都有美元进账,虽然不多,也能养活团队。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逻辑:开源是工程师喜欢的,闭源是普通用户需要的。普通人不会自己部署服务器;国内呢,工程师多,愿意自己研究部署。所以两个市场的用户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互不冲突。
宜博:我们没做什么营销,一开始就是发发Twitter,GitHub,传传视频,完全没预算,没搞PR推广,广告也没买。
但有意思的是,开源这事反而帮了我们。我们在GitHub上开源之后,突然有几个海外的大V发了我们的产品体验视频,结果那几天用户量就"炸了"。以前每天十几个用户,那一周每天几百个。
在这个阶段,最好的增长就是口碑增长。大家都在摸索,没有那么多套路。
宜博:线上版本上线第一个月每天新增十几个,现在每天新增几百个,海外最近全靠社区自发传播涨得特别快。
宜博:团队里基本都是技术出身,我们现在用Cursor、Claude Code、Claude这些工具,基本实现"AI开发AI"。
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断创新,同时匹配自己的优势能力。小公司没资源,只能靠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噱头,而是要去探索别人还没趟过的路,更加灵活、更有速度。
宜博:我们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扩张。
AI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做一家公司,几百上千人,现在几百人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开发、运营、内容都靠AI化,我们更想保持"小而精"。
当然,随着海外市场越来越大,未来可能会在几个重点国家设节点,比如美国、日本、欧洲,方便对接用户和社区。
但我们更像是一群让AI劳动力给我们打工的创业者。
宜博:我觉得在三年内就能进入AGI时代。
现在的这些"AI工具"其实都还在"快思考"阶段,AI会开始自动执行、自动决策、使用工具。
AGI再往后十年,就是智能机器人时代,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会被AI接管,人类会被解放出来。
Lemon AI想做的事,其实就是让更多人先用自己的智能体,能干活、能赚钱、能解决问题。
宜博:是的,我们正在融下一轮。这轮大概计划200-500万美元,主要是为了支撑用户增长的成本。这轮融资后,十倍百倍的增长,我们自己都被吓到。
我们不做"最花哨"的,也不想做"第二个OpenAI",我们要做的是通往普惠的路,让更多普通公司、普通人,都能有自己的智能体,能干活、能赚钱、能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Cybercab 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设计抢先看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近日正式敲定Cybercab量产时间表,并针对外界关于该车型设计方向的猜测作出明确回应。这款定位为全自动驾驶专用车的双座车型,将于2026年第二季度启动生产,较此前规划的
LastPass用户遭遇钓鱼攻击:黑客利用遗产功能窃取密码
10月25日,有安全研究发现,密码管理服务LastPass正提醒用户防范一起由黑客组织CryptoChameleon发起的新型网络钓鱼活动。该攻击最早可追溯至10月中旬,主要利用了LastPass的
小米17系列热销200万台,背屏创新引领安卓旗舰新方向
2025年10月25日,据数码领域相关消息显示,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舰手机系列销量表现强劲,实时激活量已向200万台迈进,成为当前年度安卓阵营中销售最为出色的旗舰产品线。在近期一场产品发布会上,小米高管
NHTSA调查特斯拉FSD:超速隐患与疯狂麦克斯模式引关注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近日宣布,正就特斯拉新推出的“疯狂麦克斯模式”驾驶辅助功能展开调查。该功能作为“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的升级选项,允许车辆以更高速度行驶,引发监管部门对
苹果M5芯片单核性能解析:为何能大幅超越x86架构
2025年10月24日,苹果最新发布的M5处理器延续了其在单核性能上的领先地位,再次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无论是A系列还是M系列,苹果自研芯片长期以来在单核运算能力方面始终保持领先,此次M5的发布进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