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AI百科全书Grokipedia争议:内容被指逐字照搬维基百科

10 月 28 日,马斯克旗下 xAI 推出的类维基百科在线百科全书 "Grokipedia" 正式上线,其与维基百科的相似度远超外界预期。

目前 Grokipedia 的界面设计极为简洁:首页中心是一个醒目的搜索框,条目内容采用经典的维基风格排版,包含标题、子标题和引用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目前尚未展示任何图片内容。虽然维基百科允许用户自由编辑页面,但 Grokipedia 目前并未开放此功能——尽管部分页面顶部出现了"编辑"按钮,点击后仅显示历史修改记录,既未说明具体由谁执行这些更改,也未提供用户主动提交修改建议的入口。

更引人关注的是,Grokipedia 在条目中声称所有内容都经过 Grok "事实核查",这个说法立即引发争议。众所周知,大型语言模型时常会虚构看似真实的"事实",而相关条目中并未明确标注"事实核查"的具体时间节点。
尽管马斯克曾承诺 Grokipedia 将是对维基百科的"重大改进",但部分文章似乎直接照搬了维基百科的原始内容。例如在 MacBook Air 的页面底部可以看到这样的声明:"本内容改编自维基百科,遵循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借鉴"甚至不止于改写:在 PlayStation 5 和林肯 Mark VIII 的页面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声明,而这两个页面的内容几乎与维基百科原文逐字逐句完全一致。


"就连 Grokipedia 也需要维基百科才能存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发言人劳伦・迪金森对《The Verge》表示。作为负责运营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组织,她的完整声明详见本文末尾。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 xAI 的人工智能首次被发现引用维基百科内容。上个月,一名X平台用户指出 Grok 频繁引用维基百科,马斯克回应称:"我们将在年底前修复这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 Grokipedia 条目都直接基于维基百科内容,其中一些条目本身就颇具争议性。
以气候变化为例,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明确指出:"科学界近乎一致认为气候正在变暖,且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没有任何具有国家或国际权威地位的科学机构对此观点提出异议。"
而在 Grokipedia 的相关条目中,"一致"一词仅仅出现在一段文字中:"批评者认为,关于人为因素主导近期气候变化存在近乎一致科学共识的说法,因文献综述中的选择性归类而夸大了共识程度。"该条目还暗示媒体和绿色和平等倡导团体"加剧了公众恐慌",并参与了"协调行动,将问题塑造为生存危机,影响公众舆论和政策制定,却并不总是建立在相称的实证基础之上"。
根据 Grokipedia 首页底部的实时计数器显示,该平台目前拥有超过 88.5 万篇文章,而维基百科目前维护的英文页面数量约为 700 万篇。不过,Grokipedia 目前仍处于早期版本阶段——其首页标注的版本号为 v0.1。
以下是维基媒体基金会发言人劳伦・迪金森的完整声明(翻译自英文):
我们仍在努力了解 Grokipedia 的具体运作方式。
自 2001 年以来,维基百科始终是互联网知识体系的基石。由维基媒体基金会托管,它至今仍是全球唯一由非营利组织运营的顶级百科全书资源。与新兴项目不同,维基百科的优势清晰可见:它拥有透明的政策、严格的志愿者监督机制,以及持续改进的强健文化。维基百科是一部面向数十亿读者的百科全书,致力于提供信息而不偏袒任何特定立场。
维基百科的知识始终是"人类创造"的。通过开放协作与共识机制,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中立、动态更新的人类认知记录,真实反映了我们的多样性与集体好奇心。正是这种由人类创造的知识,成为人工智能公司生成内容所依赖的基础——就连 Grokipedia 的存在,也离不开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独立性——无广告、不售卖数据——也使其区别于商业替代品。正是这些优势,使维基百科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始终位列最受信赖的知识资源之列。
过去曾出现过许多试图创建维基百科替代版本的实验;这些项目不会干扰我们的工作或使命。在即将迎来维基百科 25 周年之际,我们将继续专注于由全球志愿者社群共建的免费、可信的知识服务。欲了解关于维基百科运作机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游戏及最新博客系列。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AI算力激增300倍:AIDC建设如何破局追赶时代需求?
华为近期发布的《智能世界2035》与《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两份报告引发行业关注。报告指出,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智能体正从单一执行工具向具备决策能力的合作伙伴转变,这一变革将引发产业格
Zoom袁征:AI助手将重塑工作模式,未来或实现三四天工作制
视频会议平台Zoom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袁征近日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或将彻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甚至推动社会向“非五天工作制”转型。他在TechCrunch Disrupt 2025大会上透露,Zo
英伟达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共建AI-6G融合新生态
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正因一场跨洋资本与技术合作悄然生变。10月下旬,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领军企业英伟达宣布向芬兰通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注入10亿美元战略资金,这场看似突兀的资本运作,实则暗藏AI与通信产业深度
富士康携手英伟达:休斯顿工厂将启用人形机器人生产AI服务器
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巨头富士康近日宣布,将在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用于生产英伟达的AI服务器。这一举措标志着富士康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计划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AI智能
AI数字员工如何赋能?智能驱动多场景的大模型平台解析
广州知名“独角兽”企业探迹科技近日宣布,正式上线面向数字生产力领域的全新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聚焦于打造具备类人智能的AI数字员工,通过模拟人类思考模式与自主执行能力,为企业提供适应性强、业务精通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