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在华销量下滑,豪华车市场正重演诺基亚式困局?

2025年,对中国豪华车市场而言,正成为一个分水岭时刻,曾经叱咤风云的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奥迪,集体遭遇入华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最新数据显示,三大品牌上半年利润全线暴跌,最高跌幅超过50%。其中,宝马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9%,跌至40亿欧元;奥迪下滑37.5%,仅为13.46亿欧元;最为惨淡的奔驰净利润暴跌55.8%,只剩26.88亿欧元。
短短半年,三大品牌利润全线失守,在华销量更是全面失速,集体跌入两位数下滑区间:宝马同比下滑15.5%,累计销售31.8万辆;奔驰下滑14%,共售29.32万辆;奥迪下滑10.2%,销量28.76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BBA整体销量在下滑,但各品牌内部却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戏码——有的车型卖得火爆,有的却无人问津,这种分化恰恰说明,市场的变革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复杂。
三十年来由BBA牢牢掌控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正迎来一场彻底的价值重构与权力洗牌。而这,或许只是变革的开始。
谁“杀死”了BBA的利润?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10年BBA占据国内豪华车市场约八成份额,即便到2024年,三大品牌年销量仍能维持在70万辆以上规模。然而从2024年开始,这一格局经历深刻重构,到2024年,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较上年再缩水10个百分点,仅剩35%。例如,曾经由宝马X5牢牢把持的50万元以上SUV销量冠军宝座,如今已被问界M9取代,该车型已连续11个月保持该细分市场销冠。
宝马、奔驰和奥迪在华销量持续下滑,其核心共性在于应对中国市场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时的节奏滞后。
这种“慢”直接体现在产品迭代速度上,当问界M9等本土豪华车已凭借智驾、座舱体验持续热销时,BBA的主力电动产品如宝马新世代车型仍需等到2026年才国产,时间落差导致市场注意力流失。像宝马引以为傲的创新技术如全景抬头显示(PHUD)甚至被小米汽车抢先量产应用,无不反映出跨国车企在技术落地效率上的被动。
电动化进程的迟缓,在销量结构中表现得更加直观。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纯电动车销量为8.73万辆,不仅同比下降了14%,在其总销量中占比也仅为8.1%。奥迪纯电动车交付10.1万辆,虽同比增长32%,但占比仅为12.9%。宝马新能源车型(含纯电和插混)累计交付31.89万辆,占比26%。这些数据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20.4%的水平相比已显落后,若与中国市场47%的渗透率相比,BBA的电动化转型进度更是明显滞后。根据2025年上半年机动车上险数据,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比已超过八成。
更令BBA压力倍增的是,其传统品牌溢价能力正在快速消解。在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兰杰路”所发布的数据当中,2024年奔驰的单车成交均价为43.1万元——相比2024年下降了7.2%。宝马和奥迪也在2024年成交均价有所下降,分别为34万元和29.7万元。
BBA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也正在调整策略、加快反攻。它们逐渐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智驾和智能座舱的重视已超越传统驾控。奔驰选择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驾,奥迪接入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宝马则引入DeepSeek AI等技术伙伴,并投入巨资扩大本土研发。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此指出,中国市场已从“最大最赚钱的市场”转变为“大脑(研发的核心)”,这意味着跨国车企必须深度融入本土技术生态才可能重获竞争力。
但问题是,市场还会留给它们多少时间?当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用脚投票”,当自主品牌已在产品定义、技术迭代和用户体验层面建立起新秩序,BBA若不能从根本上重构其中国战略、加速技术本土化与电动化进程,那么今天的份额下滑,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BBA内部车型表现严重分化
BBA整体销量下滑,各品牌内部不同车型的表现也差异显著。
奔驰旗下产品中,C级销量下滑最为严重,同比下降28%,主要原因在于车型处于产品周期末端,即将迎来改款,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同时,竞品分流效应明显,比如宝马3系优惠后入门价降至22万元左右,奥迪A5L起售价为23.98万元,二者在设计、科技与价格方面均形成压制。
相比之下,奔驰GLC仅下跌5%,其价格体系相对稳定,二手车保值率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奔驰GLC在SUV细分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和结构性需求。
宝马内部呈现“冰火两重天”。5系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1-7月同比上涨45%,2月至6月销量连续爬升,6月达到13299辆,甚至超过奔驰E级。核心原因在于价格策略的彻底转变:新一代5系起售价降至26万元左右,落地价不足30万,性价比大幅提升,吸引了原本考虑普通合资B级车或二线豪华品牌的用户。
反观宝马X3,销量暴跌42%,成为品牌内部下滑最严重的车型。新款X3在内饰上去除了以往的豪华感,转向简约风格,引起争议;更多实用功能需额外选装,导致消费者感到“买了半成品”。起售价35万元、顶配近45万元的定价与奔驰GLC、奥迪Q5L处于同一区间,但产品力未有突破性提升。上市后迅速降价5万元,反而引发市场观望情绪,损害了品牌信誉和保值率。
奥迪A4L销量则下滑30%,成为品牌内部表现最差的车型之一,也折射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危机。该车型产品力老化严重:八年未换的内饰设计被批评为老气横秋,车机卡顿、异味问题持续多年未能解决。智能驾驶配置极其欠缺,全系仅标配定速巡航,L2级辅助驾驶仅顶配车型才有,且并线辅助、车道保持等功能均需选装。
更严峻的是,奥迪在消费者心中逐渐沦为“伪豪华”的代表。有用户直言“花30万就买个标”,实际体验却不如国产15万元级别的车型。在宝马3系、奔驰C级甚至新能源轿车的夹击下,A4L既缺乏操控标签,也丢失了科技光环,陷入定位模糊的困境。
豪华车市场“民主化”的开端
BBA在华销量的集体下滑,并非短暂的市场调整,而是一场结构性变革。其核心在于,市场对“豪华”的定义、技术的价值以及品牌的定价方式,正逐渐脱离传统豪华品牌的垄断,转向由消费者和多元化的市场力量共同决定。
过去,豪华车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格局。BBA凭借百年积淀的品牌光环、深厚的发动机技术壁垒和精心维护的进口身份,长期掌握着对“豪华”的绝对定义权。然而,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推进,显著动摇了这一格局的基础。电机和电池技术重构了传统动力系统的竞争壁垒,品牌溢价也在新一代消费者更加理性的购车观念中逐渐消褪。
以华为问界、理想、蔚来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高阶智驾和用户运营等新维度的渴求,并以此作为新的价值锚点,发起了颠覆性的进攻。
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市场超越宝马X5并持续领先,不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意味着定价权与品牌符号之间的传统关联正在松动。豪华车的定价权不再与车头的传统徽标强行绑定,而是与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和用户需求挂钩。消费者用订单进行“投票”,将曾经高不可攀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给了那些更懂他们的新产品。
另一方面,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燃油车时代,V6、V8发动机的技术复杂度构成了极高的护城河。但在电动车领域,最强的电机、最平的平台和最先进的智能座舱,不再仅是BBA的专利。中国庞大的供应链和互联网产业基础,使得新势力品牌能够快速整合资源,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反超。小米能抢先量产宝马概念中的全景抬头显示,华为的智驾技术能反向赋能奥迪,这些案例都深刻说明,技术创新的源头不再唯一源于德国斯图加特或慕尼黑,它也来自上海、深圳和合肥。
在这一背景下,过去的豪华车价值体系由BBA主导,强调机械素质、历史传承和社交象征。而今天的价值体系正变得更多元、更个性化。有的消费者愿意为“冰箱彩电大沙发”带来的家庭舒适感支付溢价,有的则为“全国都能开”的高阶智驾买单,还有的看重品牌的科技IP和用户社群归属感。杰兰路数据显示BBA单车均价大幅下滑,这不仅是一场价格战,更深层次是它们固有的价值体系正在被解构。
BBA的转型之路,注定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这场“民主化”变革,本质上是一次权力的移交——从品牌方交还给用户,从历史光环转向体验价值。这片曾经最盈利、最稳固的市场,如今已成为最残酷的竞技场。这里不再相信标签,只相信体验;不再崇拜血统,只推崇创新。能够定义未来的,不再是传统的豪华徽章,而是能否真正读懂中国。(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李玉鹏)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最新文章
亚马逊或重返高端平板市场,挑战地狱级难度
随着Android、iOS系统愈发完善,第三方ROM的生存空间已经逐渐被挤压,即便亚马逊的Fire OS也不例外。而Fire OS的衰退就影响到了使用它的亚马逊平板电脑产品,日前据路透社的相关报道显
谷歌安卓推行开发者实名制,借鉴中国经验强化生态管理
此前在2024年,苹果CEO库克曾针对彼时愈演愈烈的App Store垄断问题语出惊人,“我认为人们今天有这个选择,如果你想侧载,可以买一部Android手机”。言外之意,就是用户是想要在一个安全和
AI算力需求激增,龙头股单月涨幅翻倍
8月,AI行情扩散从光模块、PCB,扩散至服务器电源、液冷等环节。 英维克、欧陆通、麦格米特等概念股股价均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供应链地位不如光模块、PCB等环节,以往液冷板块上涨总被当成是AI行
AI制药重塑司美格鲁肽,百亿资本涌入赛道
AI制药,临界点终于来了。 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火热,其中,AI制药公司正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2025年3月至8月期间,元思生肽、华深智药、晶泰科技等接连完成总金额数十亿美金的BD交易。
宁德时代发布固态电池技术,续航突破1000公里
8月29日的A股市场,赛道轮动的剧本格外清晰——前几日强势领跑的半导体芯片板块,因寒武纪、东鑫半导体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寒武纪盘中跌超11%)骤然降温,而一度沉寂的锂电赛道却迎来“王者归来”,其中“宁
热门推荐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