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反思英伟达财富:当年该全力投资OpenAI

黄仁勋亲述英伟达与OpenAI的资本往事
在最近一场名为BG2的深度访谈中,英伟达CEO黄仁勋首次透露,OpenAI早期曾寻求英伟达投资,但当时公司资金有限未能成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把所有的资金都投给他们",这位芯片巨头掌舵人不无感慨地表示。
在这场持续两小时的精彩对话中,黄仁勋不仅解密了与OpenAI价值千亿美元合作的商业逻辑,更对AI行业发展做出系列前瞻判断:
- AI推理算力需求正呈几何级增长,预估已达近10亿倍
- 人工智能正从简单问答向复杂推理的质变跨越
- 英伟达千亿投资瞄准的是AI基础设施赛道的长期价值
- OpenAI有望继Meta、谷歌后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
构建AI时代的"算力铁路网"
访谈开篇便聚焦英伟达与OpenAI的战略合作架构。最引人注目的是OpenAI启动的自建AI基础设施计划。双方合作主要覆盖四个维度:
- 持续扩建微软Azure数据中心集群
- 联合甲骨文、软银打造OCI算力中心
- 为Core Weave提供底层算力支持
- 重点支持OpenAI建设专属AI基础设施
黄仁勋用"双重指数增长"形容OpenAI的发展态势: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AI应用场景正在从基础问答升级为复杂推理,这导致单次交互的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的指数级"增长。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增长曲线,奠定了双方战略合作的特殊价值。
算力革命:从CPU到GPU的时代转型
黄仁勋在访谈中反复强调,通用计算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5-10年内,全球规模超万亿美元的计算基础设施将全面转型为AI加速计算架构。他用生动的比喻阐释这一变革:"就像从煤油灯转向电力系统,或是螺旋桨飞机升级为喷气式客机"。
目前转型最显著的两大领域:
- 超大规模推荐系统:从CPU架构向GPU驱动的AI系统迁移
- 数据处理体系:90%的计算负载正从传统CPU转向AI处理器
回应市场质疑:产能过剩论的真相
针对"2027年算力过剩"的市场担忧,黄仁勋给出了明确反驳。他指出,只要全球还有企业依赖传统计算处理数据,算力缺口就会持续扩大。英伟达始终坚持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精准产能规划,而非盲目扩产。
对于"通过投资捆绑芯片销售"的质疑,黄仁勋澄清说:"投资决策与商业合作完全独立"。他强调,投资OpenAI纯粹是看好其万亿市值潜力。"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够好,客户随时可以选择其他供应商",这位CEO表现得相当坦然。
英伟达的星辰大海
随着Hopper到Grace Blackwell的架构升级,再到Vera Ruben等未来产品的研发,英伟达正加速芯片迭代速度。黄仁勋坦言,正是AI技术反哺了芯片设计,使研发效率实现数倍提升。
当主持人预测英伟达可能成为全球首家10万亿美元市值企业时,黄仁勋幽默回应:"我们不要求客户购买整套设备,他们可以只选择需要的组件。我唯一的请求就是买点我们的产品"。
本文来源:量子位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极氪9X旗舰豪车解析:老钱新贵争相抢购的魅力何在?
四五十万元的购车预算,如今吸引着两类截然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或是拥有深厚财富积淀的“老钱”,或是正处于财富上升期的“新贵”。这两类人群的消费逻辑截然不同,却因一款国产豪华SUV的出现产生了交集。“
侨批到芯片:湾区研学见证岭南科研梦
当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宇彤倚靠在列车车窗旁,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岭南景色,四天的湾区研学之旅已在心中镌刻下深刻印记。这位来自杭州的学子未曾料想,一场短暂的实践考察会让他对这片土地生出难
中国2035风电光伏目标36亿千瓦;天合储能换帅;理想欣旺达成合资
【生态环境周观察】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政策中国宣布2035年前风电
小米17T有望重返印度市场,T系列新机曝光
科技媒体XiaomiTime近日发布消息称,小米公司在手机产品线中再次采用“跳代”策略,新款小米17T系列机型已现身GSMA IMEI数据库,并确认将进入印度市场。这是继小米15T系列之后,小米T系
科创AI ETF单日涨3.21%,规模2.3亿重仓科技龙头
近日,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代码:589380)在二级市场表现活跃。据公开数据显示,该基金9月30日收盘涨幅达3 21%,当日成交额
相关攻略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