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Xiv新规解读:论文需经会议或期刊接收方可发布

arXiv 发布新规:综述、立场类论文不再随意收录,须经正式期刊或会议接收后方可发表
正在撰写综述或立场论文的学者请注意:从今日起,所有投稿至 arXiv 计算机科学分类下的综述文章和立场论述,必须事先获得正式期刊或会议的录用,并完成同行评审流程。这是 arXiv 刚刚出台的新规定。

具体来说,作者在投稿时需要提供论文已被接收并成功完成同行评审的证明(包含同行评审的期刊参考文献及 DOI 元数据)。若未能提供这些证明,论文很可能会被 arXiv 拒绝,并且不会被发布。
官方表示,这项改革的实施是由于 arXiv 计算机科学分类收到的综述文章和立场论文数量激增,难以有效管理。过去,虽然这类文章从未被列为正式接收的内容类型,但由于 arXiv 收到的此类稿件量少质优,对整个科学界极具吸引力,审核员权衡之后也大多予以收录。然而如今,许多使用 AI 生成的论文也想发到 arXiv 上,这些论文数量激增且大多质量较差,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尤为明显(每月达数百篇),这牵制了志愿者版主团队的大量精力,因此 arXiv 才想出了这个解决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接收条件必须是「期刊或会议」,学术研讨会是不被认可的,因为 arXiv 认为「在研讨会上进行的评审通常达不到传统同行评审的严谨标准」。
不过,如果你撰写的是「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科学论述」,则不受此限制。arXiv 一直发布这类科学论文,例如收录在 cs.CY 或 physics.soc-ph 分类下。
这一新规的出台在社区内引发了热议。不少人担心这会削弱 arXiv 在即时发布方面的作用。毕竟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太快,等到通过同行评审,很难说一篇综述或立场论文还有多少阅读价值。

以「氛围编程」这样的新概念为例:一个六个月前还不存在的方向,非要等 3-6 个月走期刊/会议流程,才能挂上 arXiv,这会把最前沿、最时效的综述直接封杀。

综合来看,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这个新规过于严格,大家还是希望能保留看到各种综述的渠道,无论是单独开辟一个板块还是探索新的审核方法。



毕竟,对于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任何具备鉴别能力的研究者都不会全盘照收,他们有自己的筛选方法,总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但是,如果连看都看不到,这种可能性就被扼杀了。

还有人从源头入手,深入分析了「AI 论文」泛滥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奖励机制一直鼓励大家去写更多的论文,那所有人都会往这个方向发力,低质论文自然越来越多。这确实不能全怪 AI。


基于此,有人建议建立一个信任系统,任何人都能给文章「背书」,读者自己去读那些信得过的人推荐的内容。不过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仍有待讨论。

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中国AI领先全球:本土化优势如何助推科技企业崛起
近期,猎豹移动首席执行官的一番言论在科技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他指出,美国部分科技巨头在AI领域正呈现出显著的“中文化”趋势。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会议和技术研讨中,中文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甚至成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11.98万享230km续航与全时四驱
第三代蓝电E5 PLUS近日正式开启预售,此次推出230km超长续航版Ultra与标准续航四驱性能版Ultra两款车型,预售指导价均为13 98万元,限时厂家置换价低至11 98万元。这款新车以“轮
Cursor新模型陷“套壳”争议,国产AI凭高性价比成全球技术新选
近日,AI编程领域接连曝出两起引发全球关注的争议事件。估值百亿美元的Cursor公司推出2 0版本时宣称搭载自研代码模型Composer,但用户很快发现该模型在推理过程中频繁使用中文,且行为模式与阿
马斯克预言2030年智能手机退场,AI终端重塑人机交互未来
在近期一场与知名记者乔·罗根的深度对话中,科技界领军人物埃隆·马斯克抛出了一项震撼业界的预测:传统智能手机或将在2030年前后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终端设备。这一观点
2025年谷歌Gemini 3升级:缩小与GPT-5差距,AI战略多领域布局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最新财报会议上宣布,公司将于2025年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emini 3。这款模型被定位为谷歌AI战略的核心产品,其性能将超越现有Gemini 2 5 Pro版本,
相关攻略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