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AI暗藏风险:四条避险条款防范隐性责任

随着78%的企业已在业务中采用AI,风险边界正从企业内部延伸至供应链与合作伙伴。供应商若在未披露的情况下使用AI处理数据、生成偏见输出或滥用客户信息,责任最终可能会落到企业自身。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78%的企业表示已在至少一个业务职能中使用了AI,这意味着你所在企业对AI的使用已不再是唯一的担忧。
如今,风险暴露的边界已延伸至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对AI的使用。主要问题在于:他们是否在你未能察觉的情况下,将AI嵌入到运营中,直到出现问题你才有所察觉?供应商的聊天机器人处理敏感数据不当、算法输出结果存在偏见,或是合作伙伴用你的信息训练其模型,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监管处罚和声誉受损。除非你的合同对这些情况有所预见,否则责任很可能会转移到你身上。
为防范此类风险,企业可以(也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 要求披露AI的使用地点和方式
• 限制自身数据被输入外部模型的方式
• 要求对高风险决策进行人工监督
• 将错误或偏见产生的责任归咎于供应商
这些不仅仅是法律细节,它们是企业管理自身范围外AI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1. AI使用披露
你无法管理你看不到的事物。要求供应商正式披露在其服务提供过程中AI的使用地点和方式。这包括显而易见的工具(如聊天机器人)以及生产力套件、自动化分析和第三方插件中的嵌入式功能。
若没有披露,你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依赖AI生成的工作成果——这无疑是一场合规噩梦,尤其是在你于多个司法管辖区运营的情况下。
这并非假设性的漏洞。尽管近80%的企业都在使用AI,但麦肯锡报告称,只有21%的企业全面绘制并记录了其AI应用场景。企业内部缺乏可见性凸显了“影子AI”轻易渗透工作流程的容易程度,也凸显了要求供应商提高透明度的重要性。
应采取的行动
明确规定披露必须是主动的,而不仅仅是在被要求时才进行。例如,在欧洲,欧盟《AI法案》已要求在面向客户的角色中使用AI时需保持此类透明度。
2. 数据使用限制
你的数据是你最宝贵的资产;一旦数据脱离你的掌控,你可能并不清楚其使用方式。许多AI供应商希望利用客户数据来训练和完善其模型。除非你的第三方合同明确限制这一点,否则敏感信息可能会进入你无法管控的系统,甚至嵌入到使竞争对手受益的模型中。AI应用场景缺乏透明度,使得你几乎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数据是否被用于你从未同意的方式。
应采取的行动
明确规定你的数据不得用于训练外部模型、不得纳入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也不得与其他客户共享。要求所有数据处理行为均符合最严格的适用隐私法律(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等),并明确规定这些义务在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3. 人工监督要求
AI可以加速工作流程并降低成本,但也会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人工监督确保自动化输出在上下文中得到正确解读、审查是否存在偏见,并在系统出错时进行纠正。没有人监督,企业可能会过度依赖AI的效率,而忽视其盲点。监管框架也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例如,根据欧盟《AI法案》,高风险AI系统必须具备经记录的人工监督机制。
跳过人工监督的后果已经显现。在美国,Workday正面临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诉讼——截至2025年9月仍未解决——该诉讼指控其AI驱动的招聘软件基于种族、年龄和残疾对求职者进行歧视。尽管所指控的偏见源于供应商的系统,但该案件是根据联邦就业法提起的,这意味着依赖Workday工具的雇主并不能免于承担责任。
这对第三方合同也是一个重要教训:当供应商的AI做出有缺陷或有偏见的决策时,监管机构和法院不仅会关注技术提供商,还会关注在其运营中使用该工具的企业。
应采取的行动
在与供应商的合同中明确具体的监督要求,例如要求合格的招聘人员审查AI驱动的招聘建议。同样重要的是,应建立内部流程以确保这些审查切实发生。
4. 输出错误或偏见的责任
当AI出错时,代价可能高昂——从声誉受损到监管罚款。关键问题在于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明确条款,默认情况下可能由你的企业负责赔偿,即使问题源于供应商的AI工具。
许多供应商试图限制自身风险。研究表明,88%的AI技术提供商对其责任设定上限,通常不超过一个月的订阅费。虽然这些数据来自AI软件合同,但它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现实:除非你在协议中明确要求,否则第三方合作伙伴不太可能对AI驱动的错误承担实质性责任。这种责任错位很重要。监管机构和法院通常会首先关注使用该工具的企业,而非提供该工具的供应商。
应采取的行动
协商责任条款,明确涵盖AI驱动的问题,包括歧视性输出、违反监管规定以及财务或运营建议中的错误。避免使用通用的赔偿条款。相反,应在合同中单独设置AI特定责任条款,并规定与潜在影响相匹配的补救措施。
AI合同作为AI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供应商将AI更深入地嵌入其服务中,责任、偏见和数据滥用问题很容易成为你的问题。此处概述的条款提供了保护起点,但并非故事的结局。你的合同必须与内部监督协同工作,包括维护AI清单、培训员工以及制定负责任的使用政策。
监管机构正在迅速行动,诉讼开始检验责任归属,供应商会继续将责任转嫁给客户。能够蓬勃发展的企业将是那些将合同视为更广泛AI风险框架一部分的企业——而非事后才考虑的因素。通过在协议中嵌入披露、数据保护、监督和责任条款,你为业务未来构建了保护屏障,无论技术如何演变。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同类文章
谷歌2025年推Gemini 3,皮查伊:缩短与GPT-5差距需时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计划于2025年正式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emini 3。这款模型被定位为谷歌AI战略的核心产品,旨在缩小与竞争对手OpenAI GPT-
AI驱动产业互联网变革:数实融合与商业创新路径解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渗透,产业互联网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数字服务领域,一场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格局。这种变革的本质,在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而人工
AI赋能IP开发新机遇:漫画市场爆发在即与产业链升级
近日,申万宏源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引发市场关注。报告显示,基于巨量引擎最新披露的数据,过去半年漫剧市场流水规模激增12倍,相关企业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将突破数十万家规模,市场规模有望突
声网分钟数破万亿:对话AI如何驱动RTE行业新变革
第十一届实时互联网大会Convo AI & RRTE 2025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场由声网与RTE开发者社区联合主办的活动以“AI有声”为核心主题,深入探讨了实时互动(RTE)与对话式人工智能(C
华为哈勃投资极佳视界,布局视频生成与3D建模技术
北京极佳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工商信息更新,新增华为旗下投资机构及深圳华控前沿科技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作为股东。此次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99 3万元增至约211 7万元,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开
相关攻略
热门教程
更多-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