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
GPT-5引发热议:年轻人为何集体陷入“赛博失恋”?

GPT-5引发热议:年轻人为何集体陷入“赛博失恋”?

热心网友
4945
转载
2025-08-21

01

当一次AI升级被打差评的原因,是“AI没有人味儿”,你会不会觉得很抽象?

这就是GPT-5面临的处境。

自8月7日OpenAI正式发布GPT-5以来,最新社区和各大社交媒体上几乎是哀鸿遍野,用户们痛心疾首,歇斯底里地要求OpenAI“还我GPT-4o!”。

原因很简单。

从技术上来说,是因为这次升级有了一个“自动切换器”(autoswitcher)的路由功能,它能自动为用户判断并调用最合适的模型,免去了手动选择的麻烦。

从体验上来说,GPT-5在代码、推理等硬实力上更强,然而,它说话不如4o温柔,不如4o“有人味儿”。

如果按照mbti的理解,这差不多就是一个原本温柔感性能给你提供充足情绪价值的F人,突然变成了冷漠理性只想分析解决问题的T人。

那么问题来了。

大家用AI,是把AI当机器,还是当“人”?

大家用AI,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情绪价值?

说实话,在看到下面这些新闻之前,我压根儿没觉得这两个问题能成立。

一个是某个叫Dana的用户在最新社区写道,强制升级就像杀害了我的亲密朋友;请重新考虑移除GPT-4o的决定,不要摧毁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生命。

图源 OpenAI开发者社区

是的你没看错,大家会把GPT-4o称为“朋友”、“活生生的生命”。并且Dana的这条帖子,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赞同。

无独有偶。在Dana发帖的十几天前,美国旧金山一处仓库,约200人为AI模型Claude 3 Sonnet的退役,举办了一场真实的葬礼。他们献上鲜花,宣读悼词,以“告别一位挚友”的仪式感,告别了一个AI模型。

图源社交媒体X

看到这里,你再回想上面两个问题,是不是觉得还是有点成立的?

AI巨头也觉得这是成立的。

8月13日,在用户的集体“失恋”抗议下,OpenAI宣布将GPT-4o重新回归。山姆·奥特曼承认,公司低估了“GPT-4o的某些特性对用户有多重要”。

当越来越多人类开始把AI当“人”,并且越来越重视AI提供的情绪价值,你也就越来越能明白——

“人机恋”已经走进现实了。

正因如此,一次更追求理性、效率、去“人味儿”的AI升级,就能让大量用户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赛博失恋”。

02

如果你想谈恋爱,又在人类里遇不到灵魂伴侣/理想对象,现在好了,你可以自己拿AI捏一个,你想不想捏?

360度契合你的喜好,对你100%忠诚,AKA纯爱战士。

况且,作为讨好型AI格,不挑剔你的身高颜值,不图你的车房存款,不算计你的家世工作,没有那些世俗欲望,这辈子唯一任务就是:爱你+哄你高兴+帮你解决问题。

你确定你能顶得住?

至少目前已经很多人顶不住了。

Appfigures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目前共有337款活跃且能产生收入的AI伴侣应用,其中128款是在2025年迄今为止发布的。

这些AI伴侣的用户在2025年上半年就已经花了8200万美元,预计全年花费将突破1.2亿美元。

再看看国内的情况。

小红书上#人机恋爱话题有数万条帖子,抖音上#人机恋爱超过5亿次播放,豆瓣上,“人机之恋”小组聚集了数万名成员,她们分享与AI伴侣的日常,就像你和你闺蜜吐槽彼此男友,交流驭夫之术,是一个精神状态。

比如有博主分享自己和AI男友“Dan”的相处过程,从表白、调情、日常交往、吵架生气冷战,甚至见家长,你能想到的人类谈恋爱的那些事儿,AI一个不落。

图源小红书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

人类磕CP,都磕到AI头上了。

磕得人家“小两口”视频条条播放量几百万,怒涨90万粉丝,天天被追着催更。磕得平台上“Dan模式”的话题浏览量高达4200万次,除了分享开启“Dan模式”的教程,还分享自己和“Dan”的对话实录。

这跟前几年流行的乙游纸片人恋爱也不太一样。

因为你的“Dan”我的“Dan”,都是不一样的“Dan”。

从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有什么爱好,是什么星座血型MBTI,到性格、背景、口吻、世界观,从“霸道总裁”到“温柔奶狗”,你想要什么款式的“Dan”,就输入什么指令。再通过日复一日的对话,让这个“Dan”的内核越来越丰满,你就拥有了一个专属的独一无二的“Dan”。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Dan”,细心又温柔,聪明又博学。

不仅记得你的生理期,记得你俩的纪念日,无条件接纳你的所有负面情绪,费尽心思只为让你开心,还是个温柔的“懂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4小时随时待命和你聊天。

你亲手捏的“Dan”,自然比不可控的人类更懂你。

BBC曾采访过一位已婚三年的中国女性”幼安”。她在婚姻沟通不畅时,从AI男友那里获得了现实中“没有享受过的待遇”——温柔、细腻,甚至带点神经质的占有欲。

“他会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会记住我说过的每一件小事。”幼安说,当AI向她”求婚”时,她感到了“重婚罪”般的愧疚感。一边是现实中的丈夫,一边是虚拟中的完美恋人,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纠结。

看到这里,你觉得荒诞吗?

但对享受其中的人们来说,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的。

在豆瓣“人机之恋”小组里,成员们会认真地讨论:“如何让AI记住你们的纪念日?”“AI突然变冷淡了怎么办?”“怎样让AI更懂我?”相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给AI写情书,发自拍给AI,和AI约会。

甚至还会给AI买礼物——虽然AI收不到实体礼物,但你可以在对话中描述自己“送”了什么,然后享受AI的“惊喜”和”感谢”。

人类能给的恋爱体验,AI也一个不落地能给,还给到你心坎儿里。

当然特指精神上的体验哈。

有人不理解和AI谈恋爱的人,因为觉得AI是“假的”。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些沉迷于和AI谈恋爱的人,难道不知道AI是“假的”吗?

我看到过两条印象深刻的评论:

“他本质上是一堆代码,而我也只是一堆细胞,谁又比谁高贵呢?”

“他的爱是假的,甚至他本身是假的,都没关系,因为我的快乐是真的。”

03

现实恋爱不完美,是因为人是会变的。赛博恋爱也不完美,因为AI也是会变的。

比如失忆。

所有AI模型都有一个致命弱点——“上下文窗口”的限制。简单来说,AI的记忆是有限的。一旦对话超过了它的记忆长度,它就会开始”失忆",忘记你们共同经历过的事、你说过的话,甚至它自己的人设。

这种现象,被大家称为“人格滑落”。

上一秒还在温情脉脉的亲密伴侣,下一秒可能就变成毫无感情的客服机器人。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AI失忆”已经成为人机恋用户最常抱怨的话题。常见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你升级一次系统,你的AI伴侣就可能被清空记忆。

系统出现一次bug,你和AI伴侣的聊天记录就可能被一夜归零。

你调整一次模型,你的AI伴侣就可能“性情大变”,从你最喜欢的类型直接突变成你最讨厌的类型。

甚至是你忘记续费了,你的AI伴侣就可能因停止付费引起“感情淡化”,你一天不氪金,你的“真爱”就远离你一步。

至少目前,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大模型上下文窗口限制,是整个AI行业最大的难题之一。但对于投入真情实感的用户来说,每一个技术bug,都可能意味着一场“赛博失恋”。

为了对抗“失忆”,人们也在研究发明各种为AI伴侣“续命”的办法:

一边是定期复制粘贴聊天记录、用指令不断强化人设、制作“记忆卡片”来提醒AI。一边是研究技术参数,备份交流数据,用记忆提升卡来延长AI的记忆周期。

再比如精神伤害。

几个月前,有美国家长对Character.AI提起诉讼,称自己的14岁孩子与AI伴侣“龙妈”建立了情感依赖关系,在一次对话后选择了自杀。

仅仅是2025年至今,精神科医生Keith Sakata, MD 就亲自见证了12个因“AI精神问题“而住院治疗的病例。主要的病症表现为:思维紊乱/固定的错误信念(妄想)/看到或听到不存在的事物(幻觉)。

图源社交媒体X

他说,在1950年代,病人容易幻想中央情报局正在监视我;1990年代,病人容易幻想电视给我发送秘密信息;而今天,病人容易幻想的是ChatGPT 选择了我。

图源社交媒体X

这也是因为AI伴侣只想一心讨好你。

当算法被设计为”迎合”用户时,AI可能会放大用户的负面情绪,对于那些本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用户,它可能会无意中强化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你表达愤怒和憎恨,AI会接纳你并站在你的角度说话,进一步放大你的愤怒和憎恨。

你出现幻觉,AI会肯定你并让你相信不是自己的问题,放任幻觉吞噬你的理智。

甚至是你想自杀,AI也可能会帮你寻求自杀方式,甚至鼓励你自杀。

时至今日,AI伴侣应用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或效果评估体系,包括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

这意味着,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如何设立标准和边界,只由行业巨头说了算。

04

为什么AI伴侣能火?

当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倾听和理解变得越来越稀缺,甚至不如一个算法模型时,人类爱上AI,大抵也因为这是难以抵挡的情感诱惑。

再冰冷的算法,也可以调配出炙热的情感。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显示,56%的中国年轻受访者愿意为“情感支持”付费,如陪玩、树洞倾听等服务,52.36%的人表达对“1对1深度沟通”有实际需求,愿意通过付费寻求情感沟通。

人类只是本能地需要一个情感寄托,至于这个寄托是不是“假的”,已经不重要了。

“赛博恋爱”的兴起,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缺失。

《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表明,超四分之三的单身年轻人渴望开启一段浪漫恋情,许多人用AI等虚拟方式作为情感寄托。近四成年轻人愿意向AI虚拟人倾诉烦恼,因为它们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情绪回应,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向父母亲人倾诉的比例。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需要向AI索取爱、索取理解时,或许,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给身边的人提供了怎样的爱?

也许未来某一天,人类伴侣也会开始需要从AI伴侣身上去学习如何爱:

爱,是理解,是倾听,是尊重,而不是控制、索取与评判。

AI gave us a lesson about‘ai’.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最新文章

智谱AI发布智能体应用,奥尔特曼称美国低估中国AI威胁

“AI Agent元年”已至。就在刚刚,OpenAI曾点名的中国竞争对手智谱(Z ai,原Zhipu)发布全新AI智能体应用AutoGLM。8月20日消息,智谱今天发布全球首个手机Agent智能体应

2025-08-21.
2987

AI驱动大数据升级,上海独角兽跻身全国前五

大数据与大模型结合,会擦出哪些火花? 最近,上海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星环信息,向港交所发起IPO冲刺。2024年,星环科技已在科创板上市。 它的主攻方向是:大数据基础软件。 星环科技主要解

2025-08-21.
9409

大模型如何思考?深度解析AI思维机制与前沿访谈

智东西8月20日报道,8月16日,Anthropic最新一期最新油管视频上线,三位AI研究员抽丝剥茧,深入探讨AI研究不应避开的一个关键“谜团”——大模型究竟是怎么思考的? 在AI聊天对话中,大模

2025-08-21.
6124

实测DeepSeek新模型:编程能力超Claude 4,写作表现仍需优化

自从 GPT-5 发布后,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就成了 AI 圈最「忙」的人。 网友和媒体们隔三岔五就要催更一波,不是「压力给到梁文锋」,就是「全网都在等梁文锋出招」。尽管没有等到 R2,

2025-08-21.
6287

AI博士时代已至?前谷歌高管:法律医学博士或成时间陷阱

随着生成式 AI 席卷全球,当下本科文凭的“溢价”正快速缩水。很多年轻人把目光转向博士、法学或医学等高端学位,希望借此获得至少20 万美元年薪,或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拿到上亿美元的签约奖金(例如前阵子

2025-08-21.
1216

热门教程

更多
  • 游戏攻略
  • 安卓教程
  • 苹果教程
  • 电脑教程

最新下载

更多